“不用擔心啦!多喝水,睡眠要充足,你很快就會好起來的。”諸如此類的心靈鼓勵,讓他開出的藥方,有更好的效果。
回過來看看自己這邊,情況恰好相反。經驗豐富的他,看診速度很快,往往病患毋須開口多說,他就知道問題在哪裏。資深加上專業,使得他的表情顯得冷酷,很少與病患溝通,仿佛對病患的苦痛漸漸麻痹,缺少同情心。整個看診的過程,明明是很專業認真的,卻容易使病患產生“漫不經心、草草了事”的誤會錯覺。醫生師父終於明白了自己門庭冷落的原因。
有些學識很棒的人卻不能獲得很好的成就、被人認可,原因就在於,他們常被譏評為“躲在象牙塔裏”,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出在他們既不善於溝通,也不樂於溝通,與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少。他不了解別人,別人也不會懂他,自然也就不會走出象牙塔,走向成功。
與人溝通是一個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不論是在具體的待人接物上,還是在職場發展中,很好地與人溝通絕對會讓你做得更好,行得更遠。
智慧之源
有句話說:隻要你會溝通,任何人離總統就隻有五個人的距離。溝通,能讓一個人更好地達到他所想要的任何目的。
願意溝通,善於溝通,就能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和周圍的人形成更好的互動,從而更輕鬆地處理每一件事,更從容地對待每一個人,更快地步入成功的殿堂。
利用好你的舌頭
與人交往的關鍵就在於兩者之間的相互交流,許多時候就是在不經意的一句話中,彼此找到對方的共同點,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產生了共鳴,達成一種共識,從而獲得別人的認同,從而很快就達到了很好的溝通效果。人與人交往,是從交談開始的。閑談是交朋友、拉近距離、在思想上進行溝通的有效手段。許多時候,通過閑談,可以讓兩個毫不相幹的陌生人交上朋友。
有一次,一個人獨自去看電影。正看到一半卻停電了。他感到十分難受,因為旁邊沒有一個熟人可以交談,沒想到身邊坐的人開口與他搭腔:“真討厭啊,沒電了。咱們聊聊好嗎?”這正合他的心意,本來他已經想不出如何來打發這無聊的時光,準備起身離開電影院了。這下,兩人海闊天空地閑談起來,最後電影散場時,兩人竟成了好朋友,而且還保持著聯係。後來他感慨地說:“原來,友情就在一句話裏麵。”
看來,閑談是溝通交流、引發共鳴、交上朋友的最好方法。
富蘭克林·羅斯福從非洲回到美國,準備參加1912年的競選。
因為他是已故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堂弟,又是一位很有名的律師,所以知名度很高。
一次宴會上,大家都認識他,可羅斯福卻不認識在場的來賓。
這時,他看出這些人都認識他,然而表情卻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對他有好感的樣子。
羅斯福想出了一個接近自己不認識的人並能同他們結識的主意。他對坐在自己旁邊的陸思瓦特博士悄聲說:“陸思瓦特博士,請把坐在我對麵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況告訴我,好嗎?”陸思瓦特博士就把每個人的大致情況告訴了羅斯福。
了解了大致情況後,羅斯福就上前向那些不認識的客人提出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從中深入了解到了一些他們的性格、特點、愛好,知道了他們曾從事過什麼事業,最得意的是什麼,等等。掌握這些以後,羅斯福就有了同他們閑談的資料,並找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主動與他們交談。在不知不覺中,羅斯福就成了他們的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