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幸運的,找到一個自己喜歡又適合自己發展的位置,高薪厚祿,萬人羨慕,這對你和家人來說,的確是好事。但是,如果你在這個位置上,不能準確而又合理地給自己定位,也就是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多走一步或者坐偏半個屁股,都會毀掉自己的前程,丟掉自己的位置,於己不利,於社會無功。
社會中這樣的人也不少,具備所有成功和成大事的條件,結果還是功敗垂成。原因很簡單,先是腦袋決定屁股,後是屁股作用於腦袋。要想在一個位置上,屁股是熱的,那麼腦袋一定是冷靜的,不僅識時務,更要認清自己。如果腦袋發熱,那麼屁股肯定是涼的,因為位置丟了沒有地方坐。
找到一個自己喜歡又適合自己的位置難,在一個位置上準確給自己定位更難。所以說,這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
能準確給自己定位,就能找到施展自己才華的位置,就不會有世態炎涼的慨歎;找準自己的位置,就不會讓自己在位子上頭腦發熱屁股發涼,就不會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苦澀。
智慧之源
年輕人就應該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良好的溝通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我們與人的交往中,溝通無處不在;無溝通就沒有真正的交往。溝通有時直接決定了你辦一件事情的成敗,尤其是在需要和人互動或團隊合作中,溝通尤為重要。要會溝通,就先看看溝通到底意味著什麼吧!
前段時間湖南衛視的熱播劇《大長今》裏有這樣一個情節:韓尚宮命長今去打水,長今端了一碗涼水過來;韓尚宮不置可否,讓長今再去打水,長今這次端了一缽熱水;韓尚宮不動聲色,還是讓她打水去,長今又端了一瓢漂著柳葉的水來;韓尚宮依然沒有表態,還讓她去打水。這時,長今委屈地問道:“娘娘,你到底讓我打什麼樣的水啊?”韓尚宮說:“你應該問你自己啊,你應該先弄清楚我的需要之後再去做啊!”於是,長今就問韓尚宮是否口渴,是否嗓子不太舒服,是否胃不舒服,然後才根據韓尚宮的表述,打來了她滿意的水。
這個故事就是一個溝通重要性的良好寫照。當你接受一項任務時,一方麵,上司給屬下下達任務時心中總有一個標準,但若他沒有清楚地告知屬下這個標準,不告訴他為什麼要做這項工作,該怎麼做,何時去做,部屬往往就會按照自己心中的標準去做,費時費力之後,往往執行效果卻與上司的標準相差甚遠。另一方麵,下屬在接受任務時,先不要急於行動,必須和上司好好溝通,確認自己明白了此項任務的目的、意義、方向之後,再付諸行動。所以,在執行一項任務時更應該把溝通工作做得盡量細致一些,形成良好互動,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少走冤枉路。
溝通能讓人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也會為自己贏得更好的“人氣”,因而,你的事業發展才會更順利。
這裏有一個例子:
有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收了一個徒弟,兩人在一家醫院上班。為了分擔看診時越來越多的工作量,避免病患等太久,醫生師徒兩人決定分開看診。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由年輕醫生診斷;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則由師父親自出馬。
實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指明掛號讓醫生徒弟看診的病患比例明顯增加。起初,醫生師父不以為意,心中也高興地認為:“小病都醫好了,當然不會拖延成為大病。讓我看病的病患減少,我也樂得輕鬆。”
直到有一天,醫生師父發現,有幾位病情很嚴重的病患在掛號時仍堅持要讓醫生徒弟看診,他對此現象百思不解。
“可是,為什麼呢?”他想,“為什麼大家不找我看診?難道他們以為我的醫術不夠高明嗎?不會吧?我剛剛才得到一項由醫學會頒贈的‘傑出成就獎’,新聞登在報紙上的版麵也很大,很多人都應該看到了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了解開他心中的疑團,他就從掛號就醫的每一步開始深入觀察,想找出答案。
初診掛號時,沒有問題。負責掛號的小姐很客氣,並不會刻意暗示病人要掛哪一位醫生的門診。複診掛號時,就有點兒學問了。
他發現很多病患都從自己的候診門診那邊,轉到了徒弟那邊。這部分的問題是出在所謂的“口碑效果”。因為徒弟的門診掛號人數偏多,等候診斷的時間也比較長,有一些病患在等候區聊天,不但交換著彼此的看診經驗,也呈現出一片“門庭若市”的場麵,讓一些對自己病情沒有信心的患者趨之若鶩。更加有趣的是,在問診的過程中,他又有了新發現。徒弟的就醫經驗,雖然不太豐富,但也就是因為他有此自知之明,所以在問診時非常仔細,慢慢研究推敲,跟病患的互動溝通比較多,也比較深入,也經常給病患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