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克服麵臨的問題(1)(1 / 3)

辦法總比問題多

西方某大學招研究生時出了這樣一個題目:世界上是問題多還是辦法多?答案眾說紛紜,不外乎三種。一、問題比辦法多,二、辦法比問題多,三、問題和辦法同樣多。不管是哪種答案,說理都很充分。最後考官給出的答案是問題和辦法同樣多,給出的解釋是一把鑰匙隻能開一把鎖。

這些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隻要理論上能服人就行。

在這裏從勵誌的角度來說,辦法應該是比問題多。

每天睜開眼睛,當開始忙忙碌碌的生活與工作時,你就會麵臨許多問題、許多麻煩、許多要解決的問題!世上沒有辦不成的事,隻有不會辦事的人。辦法總比問題多,這是一個很有創新性和建設性的觀點,是你自信的開始。在這個世界上,辦法總比問題多,希望總比失望多,快樂總比痛苦多……一旦你學會辦法總比問題多的思考方式,你所麵臨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熱水器不加熱,自然有解決的方法;自行車輪胎跑氣了,自然有解決的方法;微波爐熱飯不熱,自然有解決的方法;你銷售成績不好,自然有解決的方法;你的工資不高,自然有解決的方法;你的技術不如別人好,自然有解決的方法。

問題一個接一個,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樣去麵對,是整天唉聲歎氣、怨天尤人,還是積極去尋找解決的辦法?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遇到過無數困難,但他沒有放棄自己追求的目標,他堅信總有辦法解決這無數困難,所以他一再堅持實驗,經過了一千多次的逾越難關,終於發明了電燈。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隻要你積極去尋求解決的辦法,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所以,我們遇事千萬不能衝動,應冷靜地尋求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抱怨。

那天,兒子吃口香糖時不小心將渣吐在沙發上。我下班回家,坐在沙發上歇息,起身發現臀部黏乎乎的,一摸,是口香糖渣。於是我一股氣直往腦門上冒,褲子前兩天剛買來的,粘上這玩藝兒,總是讓人很鬱悶。當時索性把氣全撒在兒子身上。

剛好,老公下班回到家,看我正衝兒子發火,趕忙問:“怎麼啦?”

我便一五一十地講給他聽。老公不急不慢道:“你先別急,辦法總比問題多。我這就去找辦法。”

說著,見他坐在電腦前,打開網絡,敲上字,進行搜索。不一會兒工夫,見他起身,拿起褲子,裝入塑料袋,放進冰箱冷凍層。

一小時後,他取出“冰”褲,放入盆中,倒上水,一揉搓,一點兒痕跡都不留,一件嶄新的褲子又出現在我眼前。

是啊,生活中,辦法總比問題多。當你遇到問題時不應一味憂心忡忡,應當將時間花在思考采取什麼辦法應對問題上,不要被問題擊倒。

智慧之源

辦法總比問題多,希望總比失望多,快樂總比痛苦多……一旦你學會辦法總比問題多的思考方式,你所麵臨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隻找方法不找借口

這是關於友人王濤的故事:

王濤是國內著名大學的博士,並以年薪12萬元的待遇獲得了一家國內知名企業技術總監的職位;兩年後他離開了這家企業,到了另一家較小的企業受聘於副總經理的職位,年薪10萬元……現在王濤在第四家企業工作,年薪5萬元。

那麼為什麼王濤的工作單位是越換越小,而年薪也是越來越少呢?

“在第一家公司我從事研究工作,研究就需要許多條件,我隻能等條件滿足後才能開展工作,那兩年我一直在等待研究條件的完善;在第二家單位,我提出了一個新的經營方式,老板不願給我經營費用;在第三家單位我通過申報課題為公司創造了效益,公司沒有滿足我的願望;第四家……”

這是我們在一次飯後,他向我講述的。聽完他的講述,你也許明白了。在他的講述中,從頭到尾,都是其他人的問題,沒有聽見一句他的錯。實際上,這就是問題的所在,隻找借口,隻找別人的問題。在當今的社會,類似於這位同事的做法和想法的人不少。比如,我的另一位同事,五年前,他承諾給單位說如果配一套最先進的檢測設備,將會給單位帶來巨大的利益。五年後,他的承諾變成了一句空話。現在他又要讓單位再次為其購買一套新設備,借口是以前的設備已經舊了,必須得更新。這樣的借口也能說得出口。為什麼這些人總有這麼多借口?

借口把絕大多數的人擋在了成功的大門之外,99%的失敗都是因為人們慣於尋找借口。所以,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一定要記住隻找方法不找借口。

在經營的過程中,麵對困難,要積極行動起來想辦法解決。堅強地麵對生活,耐得住寂寞,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難,取得成功。有時我們總是很容易原諒自己,為沒有做好的事情找出一大堆借口,因而導致最終的不成功。

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要找借口。借口太多,我們的原則就容易被放棄;借口太多,我們就容易放縱自己;借口太多,我們的意誌就會越來越薄弱。最終借口太多,成功也就遲遲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