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超越內心的恐懼(3)(1 / 2)

“把自己的東西的一半分給小夥伴們;不要拿不是自己的東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主動道歉;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這就是我學到的全部,而它們讓我受益終身。”

這段對話是耐人深思的。俗話說:“三歲看大,八歲看老。”這說明從小養成的習慣會追隨人的一生,對人的一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可見,習慣對人的影響是多麼深不可測。

好的習慣對你的影響也許是滴水石穿的,在潛移默化中讓你在學術、事業中領先別人,也可能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一個習慣性的動作言語讓你打開了成功的大門。

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它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上獨占鼇頭地位,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然而,誰又能想到該奇跡的創造者福特當時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然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習慣性動作?

當時,福特剛從大學畢業,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一同應聘的好幾個學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麵試時,福特感到自己沒有希望了。

當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他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他就很自然地彎腰把它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董事長把這一切看在眼裏。福特剛說了一句:“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錄用了。”從此以後,福特就開始了他的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讓福特汽車聞名世界。

平安保險公司的一個業務員也有與福特相似的經曆。他多次拜訪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而最終能夠簽單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在去總經理辦公室的路上,隨手撿起了地上的一張廢紙並把它扔進了垃圾桶。總經理對他說:“我(透過窗戶玻璃)觀察了整整一個上午,看看哪個員工會把廢紙撿起來,結果沒有想到是你。”而在這次見總經理之前,他還被“晾”了三個多小時,並且有許多家同行在競爭這個大客戶。

福特和業務員的收獲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他們下意識的動作是出自於自身的習慣,而習慣的養成必然會影響他們命運的走向。

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長時間逐漸養成的,而且習慣一旦養成就不易改變。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說: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葉聖陶先生也曾語重心長地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麵說,隻須一句,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過同樣的話:“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

讓我們來認真思考一下吧。成功人士並不一定就比其他人聰明,但是,好習慣讓他們變得更有教養、更有知識、更有能力、更有天賦,但是,好習慣卻讓他們訓練有素、技巧純熟、準備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決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習慣放大了他們的決心和努力,並讓他們做任何事情更有效率、更具條理。

瓊斯大夫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早晨起床後,坐在餐桌旁,翻一翻有關醫療和臨床研究的雜誌。沒過多久,這一習慣就開始發揮其作用——瓊斯大夫慢慢變得博學、更富有經驗,也更加專業。在局外人看來,瓊斯大夫似乎顯得比其他大夫的智力水平高,而事實卻是,瓊斯大夫智商一般。不過,不論聰明與否,都不會妨礙瓊斯大夫比其他大夫更有能力,而這正是因為瓊斯大夫擁有了一個好習慣的結果。

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毋庸置疑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他一生共創造了1093項發明,包括白熾燈泡、留聲機、電影等等。在大家眼裏,愛迪生確實堪稱天才,但他本人卻把他的所有成就歸功於勤於思考的習慣。他說:“就像鍛煉肌肉一樣,我們同樣可以鍛煉和開發我們的大腦……經常恰當地鍛煉、恰當地使用大腦,這種習慣養成後,將使我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加強和提高。而思維能力的鍛煉,又將進一步拓展大腦的容量,並使我們得到新的能力。”愛迪生進一步解釋道:“缺乏思考習慣的人,其實錯過了人生中最大的快樂。不僅如此,它也會讓你因此無法最大化地發揮和展現自己的才能。”愛迪生真正明白,正是勤於思考的好習慣,讓他把自身更多的潛能開發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