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後,有些反對他的人認為,留下那麼多空白就表明周期律的不合理和有矛盾,甚至連他的導師也嘲笑他不務正業。但是門捷列夫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的科學觀點,他根據周期律科學地預言一些當時還沒有發現的元素和它們的性質。正因為他的預言和後來的實驗結論完全一樣,周期律才被科學界所承認並且引起廣泛的重視。
居裏夫人為了證實鐳的存在,曾終日穿著沾滿灰塵和汙漬的工作服,在極其簡陋的棚屋裏,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鐵條攪動冶鍋,從堆積如山的瀝青礦的廢渣中尋覓鐳的蹤跡。條件極其艱苦,但她心裏卻充滿自信。她對友人說:“我們應該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她最終獲得了成功。
成功屬於自信者,而自卑卻是成功的絆腳石。有這樣一個故事。
1951年,英國科學家弗蘭克林發現了DNA(人體的遺傳物質的雙螺旋結構),這本是一件可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大發現,可由於他生性自卑,又懷疑這可能是錯的而不敢肯定它,直到兩年後,另外兩位科學家沃林與克裏克也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兩人獲得1962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我們真為弗蘭克林惋惜。如果他自信一些,敢於承認自己和肯定自己,我想弗蘭克林這名字會載入醫學生物學史冊。可想而知,自卑真的害人不淺。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這是十分正常的。個人自卑感的形成則是受個人環境的影響。弗洛伊德認為童年經曆對一個人生理狀況、性格、誌趣、思維方式等方麵產生重大影響,而這些因素正決定了一個人自卑的強烈程度。他認為童年經曆可能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變得模糊,但卻保存在潛意識中,對人的一生都有重大影響。一般來講,童年生活不幸的人更容易產生自卑感或自卑感更強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沒有受到過這些消極因素的幹擾,他們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他們能夠用意誌和適當的科學方法擺脫負麵的幹擾,跳出陰影地帶。
由此可見成功永遠屬於自信者,自卑者與成功無緣,那麼怎麼才能讓自卑者樹立自信呢?下麵是幾招戰勝自卑的方法。
1.真實地評價自我
擺脫完美主義的束縛,不要妄想十全十美,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對待自己,清楚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人無完人,或許你在這方麵不如別人,但別人或許在另一方麵不如你。在過高的要求無法實現的時候,失敗感自然就會產生,自卑心理也不可避免。
2.轉移注意力
當你充分認識到自己後,就不要把注意力始終停留在自己的短處上。你停留的時間越長,黑色的陰影就越重。發揮你的長處,體現你的人生價值,更能讓你肯定自我,從而克服自卑的心理。
3.心理治療
如果你的自卑感太強,則成為一種心理疾病,一般的自我心理調節可能作用不是很大,此時需要通過心理醫生來進行治療。
4.主動找回自信
主動找一些簡單並且比較容易成功的事情做,逐漸增強自信心。一個人產生自卑的另一個原因,是遭受挫折和失敗,所以,通過逐步獲得成功找回自信。自信多一點兒,自卑就相應地減少一點兒。
5.補償法這是一種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通過自己努力奮鬥,在某一方麵取得一定成就來補償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在聽覺完全喪失的情況下,他仍克服困難創作了著名的《第九交響曲》。
戰勝自卑的過程,其實也就是磨煉心態、挑戰自我的過程。人們常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自卑卻是自己為自己設置的障礙,隻有跨越這道門檻,你才能集中精力和鬥誌去實現目標。
智慧之源
自卑感其實人人都有,隻是程度不同罷了。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就認為:人類都有自卑感,以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當我們小的時候,看到別人長大而自卑;當我們大的時候,卻發現別人比我們更有錢;當我們有錢的時候,看到別人比我們更加年輕力壯,這些都會在我們心底裏產生自卑。這樣看來,自卑其實是不可怕的,從某種程度上講,自卑也是推動一個人不斷自我完善的動力。但是,如果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自卑,而不願去進行自我突破的話,那麼自卑對你來講就是非常有害的。
用正確的心態對待財富
古希臘的亞裏士多德曾經說過:“很明顯財富並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因為財富是隨著其他追求而變得有價值的。”財富在當今社會處於主導地位,不管是個人生活的改善、自我價值的體現,還是社會效益的達成,都以財富的增長作為衡量標準。財富不僅創造著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