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新媒體發展給高校育人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2 / 3)

4 新媒體催生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新媒體的互動性和便捷化的發展,將不斷豐富高校育人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傳統的教育主要為課堂教學,輔助座談、討論、談心、社會實踐以及家庭教育等方式。而在新媒體時代,短信、博客、論壇、飛信、QQ、微博等以其互動性強、十分便捷的特點,日益成為一種嶄新的教育載體並顯示其獨特優勢。新媒體能夠更為方便和快捷地發布更具個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時間,通過文字、語言、圖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內容迅速傳遞給受教育者,使高校教育更直接、更深入。通過新媒體,大學生不必按傳統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場所或者要在特定的時間接受教育,而可以通過手機短信、網絡等新媒體形式隨時隨地獲取所喜愛的教育形式和所需的知識,這極大地提高了學校育人工作信息的傳播效率。任鵬飛 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J]科技信息, 2010(6):5。

新的高校教育理念將更多地強調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以培養具有自主、理性、自律的實踐的個體,形成健康強大人格為終極目標。隨著新媒體應用形式的拓展和速度的提升,以遠程教育網絡為依托的覆蓋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開放教育係統將迅速建立起來,網絡將和學校、家庭、社會聯係起來共同構成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空間,大學生可以在任何一個設有終端的地方隨時獲取所需信息,進行雙向交流,能夠迅速了解國內外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麵的變化,信息的快速傳播與同步交流,強大且便捷的信息檢索功能等新媒體應用,將給育人手段帶來全新的變化和新的拓展,有利於學生新媒體觀念的形成。

新媒體幾乎連通了地球任意一個可以連通的角落,網絡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人們可以不再受時空的限製自由交往,並且這種交往具有雙向平等和非常便捷的特點。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青年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全球意識和主體意識,有利於學生參與全球化大規模協作的意識的產生,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主體。

二、新媒體給高校育人工作帶來的挑戰

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新媒體的發展亦有兩麵性,它在積極推進高校育人工作開展的同時,又產生了大量的消極效應。新媒體環境下豐富的信息內容促進網絡文化的全新發展,但爆炸式增長的信息也必將帶來可能出現的信息管理的失範,人們對於新媒體的意識和認識沒有能夠跟上新媒體發展的速度,對新媒體的管理也存在滯後,這個狀況下,必將對現行高校教育工作帶來嚴峻的考驗。

1 新媒體的發展挑戰現有的教育模式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教育是全新的,挑戰也是全新的。一方麵,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變得界限模糊,把線上和線下兩個世界連接起來,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生活空間。但這種改變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虛擬時空”的存在形式,使學生不自覺地受這一存在形式的強製性影響或被動性接受,很可能迷失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中失去理性和自我。另一方麵,麵對新媒體的挑戰,作為在大學生育人工作的主要場所的高校,其育人理念與方式的變革速度卻遠遠跟不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步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原本所秉承的育人理念,所依仗的教育方式等已嚴重落後甚至脫節,對高校教育工作所麵臨的時代要求缺乏前沿認知,特別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麵缺乏切合時代性的研究。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學校現有教育模式受到挑戰。與此同時,新媒體也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觀念,順應網絡發展,新媒體教育將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

2 新媒體的發展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

新媒體介入後,校園信息化在某種程度上處於一種“時間、空間、資訊無屏障”狀態,信息的發布和使用比以往更加自由,具有不確定性和難以控製性,一些落後腐朽的思想、違反社會公德的信息,甚至資產階級消極思想趁機進行大肆傳播和滲透。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麵對網絡文化這種開放性的、超國界的、全球性的、多元的文化,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會受到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思想觀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的衝擊,尤其是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依靠其雄厚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對外輸出大量信息,其中包括其政治觀點和文化理念,在網上借“民主問題”、“人權問題”、“宗教問題”等肆意攻擊,而大學生尚未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念,很容易被動地接受外界信息,進而分散注意力,縮小思考空間,影響個人思想觀念和道德認知,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效果。張泰來 新媒體 青少年道德發展麵臨的機遇與挑戰[J]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9(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