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其他關係複句、文段保主舍次及概括(1 / 2)

條件複句、假設複句、目的複句都有主有次。概括時要保主舍次。

一、條件複句

條件複句中分句之間的關係是條件和結果的關係。一般來說,條件是次要的,結果是主要的。

常用的關聯詞有:“隻要(隻需、一旦)……就(都、便、總)”,“隻有(唯有)(除非)……才(否則)(不)”,“無論(不論)(不管)(任憑)……都(也)(還)(總)(總是)”等。請分辨下列句子中的主次:

隻要煤礦一開工資,這個城市總要熱鬧那麼幾天。

白天晚上,隻要她沒睡著,嘴裏就哼哼唧唧地唱歌。

一旦掌握了要領,就很容易深入下去了。

正是有了他的幫助,萍兒才感到生活充滿了希望。

無論什麼時候找到他,他總是很真誠、很熱心地對待我們。

不管窮人富人,男兒女娃,在讀書問題上都是平等的。

不是所有的條件複句的結果都是主要的,例如下麵這句的主要部分就是條件:

回去把你們的糧食、錢財、土地老老實實地分給老百姓,要不然絕饒不了你們。

二、假設複句

假設複句的次要部分提出一種假設的條件,主要部分說明在這種假設條件成立下產生的結果。

常用關聯詞有:“如果(假設、假如、假若、假使、倘若、倘使、要是、若是、若、萬一)……就(那就、那麼、那、則、便)”,“即使(即便、就是、就算、縱使、縱然、哪怕)……也(還)”,“再……也”。請分辨下列句子中的主次:

假如細細地聞,你就會發現酒裏蘊含著一種幽幽的香氣。

即使沒人提醒,你也應該時時嚴格要求自己。

即使理智上明知是不可能的事,至少在情感上還是要做最後的努力。

就算真的下崗了,他也可以用自己的本事去修理家用電器,養家糊口應該沒有問題。

即使我們有什麼過錯,他也總是能原諒我們。

縱然這次僥幸過關,他也無法闖過最後關卡。

三、目的複句

前一分句是主要的,提出一種動作行為;後一分句是次要的,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目的。

常用關聯詞有:“以、以便、用以、借以、好讓、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以防”。請分辨下列句子中的主次:

他吃飯時都要喝上一杯燒酒,以緩解滲透在身上的陰冷。

人類不得不發明各類儀器,借以延伸感官。

他要她站開一些,以防他躍出井口時撞傷了她。

歐洲國家都希望波黑戰亂及早結束,以免影響歐洲的和平安全和一體化進程。

不是所有的條件複句、假設複句、目的複句在概括時都能保主舍次,如果舍掉偏的一麵,意思會發生改變,或產生誤解,就不能采用保主舍次的方法。例如:

平凡的工作隻要和遠大的理想結合起來,便會產生極大的樂趣。

這個條件句保主舍次變成“平凡的工作會產生極大的樂趣”,會變誤認為“平凡的工作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產生樂趣。”

隻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把事情辦好。

這個條件句保主舍次後變成“能把事情辦好”,可能讓人誤以為“不管怎樣都能把事情辦好”。

倘若回到老家,這種機會幾乎就是天方夜譚。

這個假設複句保主舍次後變成“這種機會幾乎就是天方夜譚”,就會使人產生誤解。

除非讓他親自去解釋,否則永遠也別指望得到原諒。

這個條件複句保主舍次後變成“永遠也別指望得到原諒”,改後句意發生了改變。

四、選擇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