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總分關係複句、文段保主舍次及概括(1 / 3)

總分關係複句、文段有先總說後分說、先分說後總說兩種。

一、先總說後分說

前麵分句先提出一件事情或一種情況,後麵的分句分別述說該事件或情況的幾個方麵或組成部分。例如:

恩格斯認為人對生活的要求有三種不同層次:一是生存,二是享受,三是發展。

歐洲各國的廣場,一直是各種活動的重要場所:有的是商業雲集的中心,有的是人頭攢動的會場,有的是口令陣陣的軍校場。

二、先分述後總說

前麵分句先分別述說一件事情或一種情況的幾個方麵或組成部分,後麵分句進行總括。例如:

蔚藍的天空,火紅的彩霞,雪白的大地,蒼綠的山林,炊煙嫋嫋的小山村,山坡上蠕動的牛羊群,江山秀麗多嬌。

總分關係的句子、文段概括起來是最輕鬆的,因為作者已經在總說部分進行了概括。“總說”就是“概括的說”,“綜合的說”,而“分說”就是“分成部分、方麵、屬性來說”或“具體的說”。

一般來說,找到總說或總結的句子,也就找到了概括的句子。概括時可摘錄總說、總結的句子,或變總分句為單句。如:

在愛情中有兩種堅貞不渝:一種是由於我們不斷地在我們的愛人那裏發現可愛的新特點;一種則不過是由於我們想獲得一種堅貞不渝的名聲。

概括:愛情中有兩種堅貞不渝。

一種是教條主義,一種是經驗主觀主義,兩種都是主觀主義。

概括:教條主義和經驗主觀主義都是主觀主義。

鼻行動物的最大特征是鼻子極為特殊。有的隻有1個奇怪的鼻子,有的有4個鼻子或更多的鼻子。它們的鼻子千姿百態,有的像根柱子,有的像個喇叭,有的像隻蝸牛。其鼻子也有多種功能,不但可用鼻子爬行、跳躍,甚至能用鼻子捕捉蟲子;鼻子在它們的生活中起著第一位的作用。動物學家給它們的鼻子起個名字叫“鼻子步行器官”,簡稱“鼻器”。所謂“鼻器”,隻是一種功能性概念,而不是形態學上的概念。它們的鼻子決不可與象、豬或其他動物的鼻子同日而語。

概括:鼻行動物的最大特征是鼻子極為特殊。

設問句在文中常有總起概括的作用,概括以設問句總起的文段,要把設問句和答案聯係起來。如下麵這段話:

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唯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業。

概括:忠實,敬業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

作者寫作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概括而寫“總”的部分。概括時“總”的部分可作重要的參考,但不能完全依賴。

有些語句看似是總說或總結,但不是文段所要表達的要點,也就不能拿來作為對文段的概括。如: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愛蓮說》)

此段話初看是總分結構,似乎是圍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這個中心,分別舉了愛菊、愛牡丹、愛蓮三個例子,但到底能不能按總分結構的結構特點來概括呢?這就要根據文章的中心來判斷,先看總說的句子和中心的關係密不密切。《愛蓮說》的中心是以蓮來托物言誌,顯然總說的句子不是直接表現中心的,它隻是作為引子引出能表現中心的內容,是次要的。再看看並列關係的第二三四句,它們形式上並列,實質是並列嗎?通過分析表現手法得知,寫菊和牡丹是為了襯托蓮,蓮才是主角。形式上並列,實際上,主次分明。因此概括時保主舍次,要抓住第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