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敘事元素的擴展之三(3 / 3)

還有幻覺與夢、意識流等手法進入敘事等等。

在虛構文本裏,結尾的理論解釋應該是故事進程的結局和敘事的結束。“在一些文本裏,這兩者體現為同質性;故事內容的結束同時又是講述的結束。而在更多的文本裏,更多地卻為異質性:講述結束了,故事內容卻並沒有最後結束。”(倪濃水:《小說敘事研究》216頁)正是因了這樣的原因,結尾在敘事學中被稱之為“結尾藝術”。

希利斯·米勒認為,如果對於結尾的分析足夠深入,總會陷入這樣的困境,即根本無法確定該故事是否確實已經結束。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就某部小說或某一時期的小說而言,對於敘事的末尾都很難下結論。盡管有人說結尾就是把“故事的線條收攏,打成一個恰當的結”,但米勒卻認為並不是“打結”,而是“解結”。

打結和解結,應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羅吉·福勒的《現代西方文學批評術語詞典》解釋說,結局這個術語在法文裏是一個隱喻,意思是“解開”,源於拉丁文的“繩結”,與“終局”同義。

亞裏士多德也說:“每出悲劇分‘結’與‘解’兩部分。劇外事件,再搭配一些劇內事件,構成‘結’,其餘的事件構成‘解’。所謂‘結’,指故事的開頭至情勢轉入順境或逆境之前的最後一景之間的部分。所謂‘解’,指轉變的開頭至劇尾之間部分。”

由此可見,在敘事文本中,結尾也應該像一個段落選擇主句那樣提前行動。

什麼是好的結尾呢:“一個良好的敘述話語的結尾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在文本上同開端一起完成結構的有序化,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在接受方麵滿足讀者的閱讀期待,使之產生回味。”

(徐岱:《小說形態學》·

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331頁)

我們現在又想起了那個古老的關於結尾的比喻:豹尾。由此我們會想到豹尾在一隻豹的神經末梢,它和身體相接,自然是渾然一體的。但它確實又不是身體,它是身體後邊的一部分。它充滿力度,但又很嫵媚。它在風中高速奔跑時會把握方向,在需要時它的硬度會像鋼鞭那樣有力。但不管怎樣形容,豹尾就是一條好看的尾巴,它就是結束,就是長度單位後邊的“零”。盡管那條尾巴曾經那樣漂亮過。

結尾藝術發展到現代派階段就有了更豐富的內容。首先有卡夫卡式的結尾,這就是沒有結尾;有的是開頭即結尾,結尾即開頭;或者是心理上的結尾等等。在現代小說語境裏,結尾更多的是開放式的,不確定的。如果說傳統小說的結尾是“句號”式的,而現代小說的結尾往往是“省略號”式的,暗示著“結局”的多種可能性。

結尾例一:

我不知道我們站在那裏彼此對望了多久——也許從她死後有整整十五年。終於,她轉過頭,咬著下唇,開始走。一邊走著,她一邊頭也不回地重申:拜托了,約翰!

她從第一座石造天窗,邁入一重接一重的光瀑。在她兩側,水流閃映著宛如漂燭一般忽上忽下的耀眼星點。她走進一片金黃之中,金黃如同簾幕一般將她藏起,我再也看不見她,直到她重新出現在遠方的光瀑之下。她越走越遠,越遠越小。越走越不費力,越遠越顯得輕盈。她消失在下一道金色簾幕的包覆之中,當她再次出現時,我幾乎看不清她的身影。

我屈下身,將手放進追隨她而去的涓涓流波中。

([英]約翰·伯格:《我們在此相遇》第61頁·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結尾例二:

她救了我一命。

孩子們醒過來後,開始跟我妻子一起哭叫。不過別尼亞還是傷害了我的健康,傷害到他認為合該傷害的程度。他留下兩百盧布給我治傷後便走了,我被送到猶太醫院。禮拜天我眼看快要死了,禮拜一我活了過來,禮拜二我脫離了危險期。

這便是我的頭一段經曆。是誰的錯,怎麼造成的錯?難道別尼亞錯了?我們用不著相信欺騙。像國王別尼亞這樣的人沒有第二個。他在消滅欺騙的同時,尋找公正,他既尋找帶引號的公正,又尋找不到帶引號的公正。而其他所有人卻麻木不仁,像一堆凍肉,他們不喜歡尋找,也不會尋找,這就更糟。

我康複了。我之所以康複,是為了跳出別尼亞的掌心,好落入柳布卡的虎口。我先談跟別尼亞的事,後說跟柳布卡·什奈魏斯的事。待兩事說罷,我就緘口不言了。大夥都說該畫句號的地方就得畫上句號。

([俄]伊薩克·巴別爾:《敖德薩故事》第29頁·

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別爾的這篇小說題目叫《帶引號的公正》,比他的《騎兵軍》小說集上的小說發表的時間還要早。我之所以選擇它,並不是因為它發表的時間早而是它的結尾進入得早,早到延伸到故事開始部分:“先談別尼亞的事,後說跟柳布卡·什奈魏斯的事。待兩件事談罷,就緘口不言了。大夥都說,該畫句號的地方就得畫上句號。”這樣一來,起訖部分也就成了結尾部分,結尾成了開頭,而展開部分實際上成了真正的結尾。

約翰·伯格的小說題目叫《裏斯本》,是個中篇小說。主人公的母親最後走進的這道金黃光瀑,實際上是這座城市的一個水利設施——輸水槽頂端。在這個頂端上,用主人公母親的話說就是你幾乎可以看得到美洲。這隻是這個水利設施的一個點。關於這個水利設施,它在小說的中部偏後一點就已出現。這樣,當主人公母親最後消失在金黃中時,讓人感覺她成為金黃光瀑的一部分,是那樣渾然天成,那樣自然流暢,既不勉強,又不做作,恰到好處,而且意味深長,耐人咀嚼。

大概這就叫好的結尾吧。

作業布置:

請認真閱讀《莫拉維亞短篇小說選》中的名篇《不由自主》,並用十句話的篇幅把結尾改寫成完全相反的結局。

請認真閱讀他的《房間與街道》,用十句話改寫好該篇的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