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敘事元素與段落擴展(之二)
圍繞主句擴展段落
我們今天講的是圍繞主句擴展成段落的方法
這是我們所熟悉的段落:
例:一陣嗤嗤啦啦的聲音響過之後,話筒裏傳出老師的說話聲。隔壁有琴聲傳來,叮咚叮咚,像清亮的泉水流瀉而來。鄰桌的同學晚到了一分鍾,我聽到他呼哧呼哧的喘息聲。
這一段話應該說具體生動。但是,告訴我們這些,究竟傳達作者什麼用意呢?他為什麼要告訴我們一大堆聲音?他雖然有準確生動的描寫性語言,但它的意義指向卻是模糊的。
你會有這樣的感覺,這些聲音雖不同,但卻有同樣的屬性、相似性、解釋性和說明性。但它們就像是一節節車廂排列在那裏,卻不知駛向何方。
也許你會帶著這個疑問去冥思苦想,也許你會換個環境一個人在學校宿舍樓前的大棗樹下想心事或者發呆。這時,你突然又想起了聲音,因為樹上有鳥叫,天上有飛機,地上有蛐蛐唱,耳邊有風聲。你閉著眼睛傾聽,覺得這真是一個聲音的世界,這就是大自然的立體聲。
這時你就會突然想到那趟還沒有發出的列車,那些排列在站台不知駛向何方的車廂。倘若在他們前頭加上這樣一句:“我閉上眼睛仔細傾聽,會聽到周圍許多不同的聲音。”
這樣,這趟列車就可以出發了。
“我閉上眼睛仔細傾聽,會聽到許多不同的聲音。一陣陣嗤嗤啦啦的聲音過後,話筒裏傳出老師的說話聲。隔壁有琴聲傳來,叮咚叮咚,像清亮的泉水流瀉而來。鄰桌的同學晚到了一分鍾,我聽到了他呼哧呼哧的喘息聲。”
由於有了“我閉上眼睛仔細傾聽,會聽到許多不同的聲音”這句話,一切似乎都具有了意義。
這句話就是我們說的主句。
1主句就是一個火車頭,它會牽引,帶動下麵的句子、段落向意義駛去。在一個段落中它往往一句話就能起著統領全段落的作用。
雖然我們說段落幾乎是文章的最小單元,即便如此,它也有一個“頭”,就像我們部隊,連隊是最基層單位,但連還有排班,排有排長,班有班長。這種情形很像我們的段落,段落由句子組成,句子也有負責製,它的內部也有群眾、有骨幹、有頭頭。於是我們就命名它的頭頭為“主句”,而別的句子都屬它管理。
2主句的另一個特點是它往往起概括、引領作用。因為它能展開,能細述能分說。這樣,較之以往,你就會對段落有了更深的認識。倘若在動手寫段落之前,你就會首先想到怎樣安排主句,就像幹部部門安排幹部那樣。雖然這個幹部職務太小,但別拿豆包不當幹糧、村長不當幹部,它代表的也是一級組織。這種安排使你首先要有一個具體的思想和意義,並把它完整清晰地表達出來,形成一個條理分明的段落。另外,你還要識別哪些句子能當主句,哪些則不能。
通常情況下,主句在一個段落的開頭。這是一種情況,也是最常見的情況。
第二種情況,主句在段落的結尾。
第三種情況,主句在段落的中間。
第四種情況,主句沒有在段落裏出現,但會在作者心裏,由它控製和指示著意圖,完成段落的寫作。
後三種情況比較少,特別是第四種,用得更少。
如果我們選擇好了主句,表達了思想後就不再往下進行了,如:
“我閉上眼睛仔細傾聽,會聽到周圍許多不同的聲音”之後你戛然而止,不再往下寫了。讀者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引不起興趣。因為沒有下文,讀者就會拒絕和排斥你的“許多”“不同”的聲音的判斷。就像一個人隻有筋骨,沒有血肉,人們無法對這個人有完整的認識一樣。可見,沒有主句,段落裏的句子會不知所雲,同樣,光有主句,而沒有別的句子附和,仍然稱不上完整。所以,安排好主句後,還要把主句展開,把它的思想和意誌延續到下邊每一個生動具體的細節裏,這樣的句子越豐富,給人的感覺就愈精彩,文章就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