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2 / 2)

劉義王馬上回道:“一是兒臣不欲他們得逞下去;二是受益於母後昔日之教導,心有憐惜。”

“義王你可清楚,若我們一助,便是與駙馬為敵,屆時駙馬必受反噬之罪。若駙馬待你之心如初,你又當如何?”

劉義王沉思之後,直視著陰麗華回道:“若駙馬待兒臣之心如初,那兒臣更應阻止與補救,母後你曾說過――一己之痛並不能為害他人之由,屆時有任何後果,兒臣願與駙馬一起承受。”幼時馬馥雅確實傷害過她,若是她要報複,早就付諸行動,何需等到現在呢?況且她恩怨分明,不會將馬援眾妻孥牽涉其中。若梁鬆對她真心不改,她更不能讓他以愛之名去傷害別人。

陰麗華聽了之後,默然不語,心裏卻在暗暗的想自己的女兒如此深明大義也不知是好是壞,唯一能讓她確定的是她是心疼的。

就在這時,劉陽也來了。

劉陽看到劉義王,愣了一下,須臾向陰麗華從容行禮,隨後與陰麗華、劉義王閑話家常起來。

陰麗華雖然應和著劉陽,但心如明鏡,一般這個時候劉陽是不會到長秋宮的,除非有什麼要事,可劉陽卻又偏生不說,隻怕是顧忌劉義王在場,最終事不如願。想到這裏,陰麗華徑直問劉陽:“你今日來,所為可是已故新息侯之妻孥?”

劉陽微微愣了一下,看了一眼劉義王,然後如實回道:“回母後,正是。”想到劉秀很快就要頒發的旨意,他這時也顧不得旁的,把前不久發生在宣室殿的事情簡明道出並道明來意。

原來今早又有幾位大臣上奏指控馬援之罪責,並有梁鬆從旁作證,劉秀稍減的怒意再度回增,當即下了口諭說將馬援妻孥流放關外,其子孫後代永世不得為官。劉陽當場便予以勸諫,但劉秀似乎心意已決,沒有聽從劉陽的勸諫,反而讓他離開了。劉陽無奈之下,隻能從命,卻憂心劉秀旨意將下,無以挽救,情急之下便來到了長秋宮,欲求陰麗華一助。

陰麗華聽了之後,雖然有些詫異,有些疑惑,不解一向懷柔為政的劉秀此番如此苛責,然而,不管劉秀出於什麼目的,她都決意前往宣室殿一趟。

劉義王見陰麗華舉步,當即對陰麗華說:“母後,兒臣誠欲一同前往。”

陰麗華聞言,停步深深地看了一眼劉義王,欲言又止,最後化成心中一聲歎息,領著一雙兒女往宣室殿而去。

當陰麗華一行人來到宣室殿時,劉秀正在擬旨,意外看到陰麗華,連忙擱下手中的筆,連忙迎了上去,親手將陰麗華扶起。雖然為陰麗華的突然的到來感到歡喜,但依然尚存理智,想到陰麗華可能為何而來,他先是瞥了一眼劉陽,再看了一眼劉義王,然後帶著淺笑挽著陰麗華的手雙雙落座。沒想到自己剛一落座,劉義王便跪了下來。

劉義王直直跪下,對劉秀說:“父皇,兒臣要與駙馬和離。”

劉義王這話,除了陰麗華,驚倒了眾人,劉秀等人都驚愕地看向劉義王。

劉秀驚愕之後,不解地問:“為何?”

劉義王告訴劉秀:“兒臣與駙馬早已無情義,唯有和離各自兩歡。”

梁鬆聽了,想要說些什麼,但看著劉義王姣好的側顏,他最終還是選擇閉口不言。

劉秀自是沒有錯過梁鬆的表現,他再看了一眼劉義王,垂下眼簾,沉思片刻之後,他沉聲對劉義王說:“把事情給朕說清楚。”

劉義王卻倔強的不想說。

殿內突然陷入了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