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1 / 2)

相對於後庭接連傳來的喜訊,南邊的消息卻是令人不喜。

話說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一月,征南大將軍岑彭率領朱佑、賈複、耿弇、王常、郭守、劉宏,劉嘉與劉植等八員大將共擊鄧奉、董欣與許邯。

岑彭進入南陽郡境內之後,首先擊破了杏聚迫降了許邯,又揮師南下,進兵堵鄉,前去圍攻董欣。

鄧奉聞報,親率一萬餘人來援,雙方激戰於堵鄉城下。

鄧奉、董欣的部下,都是南陽郡的精兵,勇猛異常,尤其是鄧奉的部下,都是沙場百戰之兵,銳不可當。這一仗,漢軍大敗,朱佑被俘。然因為朱佑和鄧奉及他的叔叔早年就相識,因此鄧奉非但沒有傷害朱佑,反而待如上賓。

經過這場慘敗,漢軍的銳氣遭到了極大的挫傷。從此,岑彭與鄧奉在南陽郡境內展開了艱苦的拉鋸戰,互有勝負,激戰了數月之久。期間,朱佑曾勸鄧奉投降,但鄧奉的立場始終堅定,推諉說事到如今隻能反下去。朱佑最後一次相勸,見鄧奉說辭依舊,他便問鄧奉是真不能投降還是不想投降,鄧奉對此沒有回答,但朱佑已經知道答案了。從此,再也沒有相勸。

劉秀不曾想鄧奉竟然如此有能耐,隻是一時之間,卻又無後援可繼。然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三月,在消滅了西線的赤眉軍之後,劉秀終於可親率主力漢軍南下征討鄧奉。臨走前,劉秀問陰麗華:“若是此番破虜將軍敗了,你希望我如何處置他?”

陰麗華當時聽了,不可思議地看著劉秀回答說:“此乃朝廷之事,文叔自行決斷便是,與妾何幹?”

劉秀卻說:“當真沒有關係?我曾聽聞你們彼此可是引為知己,若是他為我所殺,你難道就沒有一點感覺?”

陰麗華雖然詫異於劉秀知道她與鄧奉昔日之事,但她來不及深想,因為劉秀在等著他回答,於是她當下便謹慎地回道:“妾與破虜將軍昔日也不過是說話投機罷了。妾雖感激他昔日庇護之恩,然妾與文叔一體,他背棄你,亦是背棄我,情義再無,昔日之恩唯有來生再報。文叔要以天下為重,無需顧慮妾。”

也不知是陰麗華的話取悅了劉秀,還是她的決定與表現取悅了劉秀,隻見劉秀笑了。

劉秀禦駕親征,漢軍士氣大振。鄧奉很快戰敗從堵鄉逃到淯陽,董欣投降。不久之後,鄧奉再敗,退至小長安聚。劉秀自是率諸將緊追。

四月,鄧奉知道形勢已經不可挽回,終於決定投降。於是,他請來朱佑,然後脫掉上衣,光著上身由朱佑押著他一起來到劉秀大營中請罪。

劉秀揮退眾人,不顧諸將勸告,獨留下鄧奉。

鄧奉雖然跪在地上,待罪在身,但他眼裏並無絲毫恐慌之色,也不見他求饒,反倒率先問劉秀:“陛下難道不怕罪臣對你不利?畢竟罪臣可是反叛而降。”

劉秀告訴鄧奉:“對付你,朕一人足矣。況你雖背負於朕,但朕仍然信你,你既來投降,便再無二意。”

劉秀的話讓鄧奉愧然低首,在他看來,劉秀是個有道明君,他不應該反叛的,但有些事他做了便是做了,並不後悔,令他後悔的卻是他事。他心誠悅服地叩首對劉秀說:“罪臣罪該萬死。”

劉秀看著叩首伏地的鄧奉說:“朕摒退左右,並非要聽你陳罪。朕想知道,你扯旗造反僅是因為軍紀敗壞,你宗祀被毀,鄉民遭暴掠?”

鄧奉如實回道:“非也,此乃其一,其二請恕罪臣不能相告。不管陛下信還是不信,罪臣初時並未想過背叛陛下,宗祀被毀,鄉民遭難,罪臣雖怒不可遏,但並未行造反之事,僅是一時憤慨當場斬殺幾名正行暴掠之將士,而後聚鄉民將留守將士趕出新野罷了。孰料,被罪臣驅逐之將士汙蔑罪臣,將造反之罪強加於罪臣身上,罪臣百口莫辯,不為眾將士所信。及眾將士聚兵而來,罪臣不得不反。之後不降卻是罪臣之私心作祟,臣愧對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