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接連解決了兩個內憂,但還尚有彭寵這個內憂在。早在之前,劉秀便征召漁陽太守彭寵來帝都,欲與之談心,撫慰一番以消去其不滿之心。然而,多疑的彭寵卻認為這是幽州朱浮告發了自己轉賣糧穀,才有的征召之事,便先上書試探說願與朱浮一起到洛陽去,後又分別私下寫信給吳漢、蓋延,陳述朱浮讒言相害,懇求一同征討朱浮。劉秀當時看了彭寵的奏疏,並沒有允許,而彭寵為此疑心益發深重,遲遲不肯出發至帝都。
如此一來,劉秀便想派一個自己信任的人又為彭寵親近之人前往漁陽催發,然縱觀朝野,盡是他可信之人,卻似乎並無彭寵親近之人。
這時的子後蘭卿為蘭台令吏,得知劉秀所需,便到劉秀跟前自薦。他跟劉秀說他乃是彭寵堂弟,雖與彭寵相處時日不多,但彭寵待他親厚,可以一往。
劉秀雖然對子後蘭卿與彭寵的關係有些不解,但見子後蘭卿似乎沒有打算解惑,劉秀對此也不在意,因為這並不影響他對子後蘭卿的信任,自然是同意了子後蘭卿的請求。
子後蘭卿領命而去,離開帝都前,他回首看向皇宮,似乎要透過重重障礙,在那重重的宮闕的深處,看到他想日夜思念的人。
子後蘭卿在路上便已想好如何勸告彭寵,並對此胸有成竹,然而等他到達漁陽之時,彭寵已經決意自立。
彭寵見到子後蘭卿,二話不說便命人拘留了他,避而不見,緊接著拜署將帥,兵出漁陽,向薊城出發,攻打朱浮,公開與漢朝對抗,起兵叛亂。彭寵見上穀耿況與自己經曆相同,也是功高賞薄,未得王封,便數次遣出使者勸說,引誘耿況與自己聯兵。
耿況為此不勝其擾,幹脆斬了來使,閉關自守。
劉秀聞訊,知道朱浮危困,便速速遣將鄧隆帶兵救援。
就在這時,劉得來到洛陽。他當著眾臣的麵對劉秀說:“今日真定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乃拜陛下聖明與恩賜,臣此番特來謝恩。另,陛下昔日許我真定郭貴人後位,真定無人不知,然遲遲不聞陛下之詔令,真定百姓為此難以自安,以為陛下尚因臣父王謀反之事而懷恨在心,還請陛下早日明示,安定我真定民心。”
劉秀聞言,眼裏暗光浮掠,須臾笑道:“立後之事非同小可,怎能草率倉促,況今內外俱憂,愛卿且等些時日便是。”此時劉秀心裏對劉得有多生氣,麵上便笑得有多和藹。
劉得見劉秀沒有否認自己的許諾,便也識相地沒有再咄咄逼人。
其實,即便沒有劉得相逼,後位也非郭聖通莫屬,大臣們勢必還是會選擇郭聖通。
郭聖通作為連接真定王室與劉秀之間的橋梁,在劉秀建國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並且一直伴駕左右,有從龍之功,這至關重要,再說郭氏家族也並沒有參與到劉揚謀反之中。而最重要的是,郭聖通有長王子,對於拚上全家性命跟著劉秀打天下的群臣來說,繼承人才是保障王朝傳承,保住勝利果實最重要最有實際價值的東西,他們不太可能因為陰麗華是原配,或者有母儀天下之美便支持她當王後。
陰麗華雖然占有原配名分,又得劉秀的愛重,但無論從出身、資曆、子嗣,還是對政權的作用和對朝臣的價值等各方麵來說,皆是無法與郭聖通相比的,在劉秀建國過程中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若是此時立她為後,實在難以服眾。
劉秀之所以要立陰麗華為後,除了他對陰麗華的心意,還有就是他看重陰家兄弟頗有才識,又謙徳自持,對功權名利沒有貪欲之心,是不錯的外戚,深得他心。可這些根本沒有用。
按常理,劉揚作為郭聖通的親舅舅,這時劉揚謀反,郭聖通多少應當受到牽連,而陰麗華具有原配名分,又為劉秀屬意,此時應該是占有優勢的。然而,如今強敵環伺,內部也有人懷有異心,政權並不穩定,至今為止,發生了多次反叛事件,這也決定了劉秀此時並不可能像承平帝王那樣實行夷三族的殘酷手段,僅能殺了劉揚兄弟幾人,罪不及妻孥宗族,而郭家不過是劉揚妹夫家族,未參與謀反,按律自是不受牽連,更何況郭聖通有誕育皇嗣的大功。因此,在這樣特殊的形勢下,陰麗華所擁有的“優勢”不過是一句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