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麗華回到府裏,對於自己與劉秀私下定情的事絕口不提,一是劉秀如今可謂是白丁,門不當戶不對;二是她家人並不認識劉秀,突然坦而告之,許會生出鄙意,誤以為是居心叵測之徒。她在等,等劉秀為她的家人認可,等劉秀有所作為。
而劉秀呢,同樣的也在等待一個時機。一日,宛人李通等以讖緯複符命對他說:“劉氏複起,李氏為輔。”他乍聽之下自是忙說不敢當,但見李通神悄誠懇,又轉念想到與陰麗華約定的三年之期,想到兄長劉伯卅廣交食客,必舉大事,況且此時王莽已露出敗亡的跡象,天下正亂。所謂亂世造英雄,一個決念,劉秀當下便與李通等合計謀劃,決定舉兵起事,購買兵器。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劉秀與李通堂弟李軼等在宛城起兵。十一月,他帶著賓客回去舂陵,臨走前他讓鄧晨想法子帶了話給陰麗華――此去前途未知,若三年之期至,而吾未歸,汝當嫁。
陰麗華聽了之後,心裏頗不是滋味。如今正處亂世,雖說若為英雄,此是時機,然禍福相依,若非功成名就便是皚皚白骨。三年之內,想要在亂世裏有一番作為,恐非易事,若劉秀有個萬一,自己又該當如何?此生不嫁隻怕荒謬,但若非劉秀,難道如這世上萬千女子那般從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個所謂的如意郎君,然後為其生兒育女,成日操持,還要賢惠地為其納妾,遵從那三從四德?陰麗華想到這裏,不禁隱隱歎氣,但隨即轉念一想,事無定論,想多無益,一切到時再看吧。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陰麗華每日依舊如從前那樣陪在陰鄧氏身邊,費盡心思說服其打發求親的媒人,與兄長弟弟說說話,下下棋,閑時依舊與詩詞歌畫為伴,日子過得波瀾不驚。但是,陰麗華一直為戰場上的陰識和劉秀憂心。陰識追隨了劉秀的兄長劉縯讓陰麗華覺得有些事好像冥冥之中的注定一樣。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二月初一,劉秀與其兄長劉縯擁立劉玄為天子,而天子劉玄則立了劉縯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將軍。這個消息很快便傳開了。不日,陰識的家書來到,家書裏除了簡單說了一下他自己的情況,對不能侍奉在陰鄧氏左右而抱以愧疚外,對此消息亦有提及,特意提了一下劉秀,說可為陰麗華良婿。
陰識怎麼突然向陰鄧氏引薦劉秀呢?原來此前劉秀通過李通的關係認識了陰識,通過一番相交,陰識為劉秀的才學仁德所折服,漸漸的相交愈篤。
一日,陰識與劉秀、李通一塊喝酒吃飯,李通跟劉秀說:“如今你官拜太常偏將軍,亦算業有所成,年紀亦不小,是時成家。”
劉秀聞言,微微頷首,道:“次元兄所言甚是,不知可有合適人家?”
李通故作默然沉思,然後說了兩三家,最後驚道:“對了,還有陰府小姐,次伯兄之愛妹。”
陰識當時聽到這裏,不禁眉頭一挑。
劉秀卻是笑道:“陰府小姐可是遠近皆有美名,吾對此亦有耳聞。如斯美人,求親者隻怕絡繹不絕,此時又豈會仍在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