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情係沃土(2 / 3)

為了適應高科術局部戰爭的需要,進一步加快組織動員的速度,應付各種突發事件,王部長又在向更高的層次努力,著手研究建立武裝工作的計算機網絡係統,擬在各公司民兵組織中設置計算機終端,建設自動化指揮中心,通過計算機網絡,及時、快速、準確地傳遞民兵工作的各種信息。遇有突發事件,即可通過計算機下達命令,組織實施,以提高武裝工作的時效性。

(趙明晨)

原載於1998年4月3日營口日報

檢徽 在法律監督中熠熠閃光

——營口市鮁魚圈區人民檢察院創新公訴監督工作紀實

這是一支法學功底深厚、辦案經驗豐富、辦案紀律嚴明的主訴檢察官隊伍,這是一隊團結務實、頑強拚搏、特別能戰鬥的公訴人群體。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人民檢察院公訴科,自二零零六年至二零零七年六月,他們在僅有六名辦案人員的情況下,承擔著占全市基層檢察院百分之二十多的公訴任務,在一年半的時間裏,創造了辦結刑事起訴案件XXX件XXX多人,平均每人辦案XX件XXX人;追訴犯罪事實XX起,追訴漏犯XX人,均被法院做出有罪判決;提起抗訴案件X起,得到上級院支持,並被法院改判,無罪判決率和撤回起訴率為零的優異成績。他們何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探尋他們成功的奧秘,或許會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創新機製,變“行政”監督為程序監督,

形成順暢、高效、嚴謹、廉潔的公訴監督模式

春風吹皺一弘池水。營口開發區得改革風氣之先。改革是潮流,是大勢所趨,是規律所至。既然如此,它不能不對向來以嚴肅、嚴謹、嚴格著稱的檢察工作發出挑戰。

鮁魚圈區檢察院成立於一九八四年六月,伴隨著開發區的改革開放,它猶如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也走過一個不斷成長、成熟的發展曆程。由於是後成立的檢察院,曆史積澱和檢察工作傳統幾乎為零,雖經幾代檢察職業人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套檢察工作模式和職業規範,但創新思路不寬,公訴監督仍沿襲固有的公訴監督模式,特別是伴隨著開發區行政區劃的改變,檢察公訴人員少與案件數量成倍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公訴環節管理粗放,公訴人員職權不清,責任不明的弊端日漸凸顯;辦案靠經驗、出庭憑口才、管理靠行政等傳統的公訴監督模式已遠遠適應不了新形勢下公訴工作的需要。雖然在以往的公訴工作中沒有出現大的紕漏,但險情不斷。

二零零六年三月,經過雙選雙聘,公訴科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公訴人員群體,女公訴人張曉荔走上科長崗位。幾個月的工作實踐,使她深刻認識到,傳統的公訴監督模式,效率低下,責權利不清,對主訴檢察官約束不力,缺乏獎懲激勵機製,必須進行改革創新,並提出了初步的改革設想。這一改革創意,得到了檢察長邢洪亮的充分肯定,並責成常務副檢察長張繼華親自抓好落實。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同誌集思廣益的共同努力下,曆經四個多月的醞釀、探索,一個全新的公訴工作的管理機製——《營口市鮁魚圈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公訴案件審理、考評、獎懲責任製》,以本院鮁檢法(2006)28號文件形式正式出台。

該責任機製摒棄了以往的帶有“行政”管理色彩的公訴監督模式,變為同省院“兩大考評體係”相銜接的公訴監督程序管理模式,本著以主訴檢察官的辦案數量、質量為考評內容,體現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實行獎勤罰懶,獎優罰劣,並從細化案件審理程序入手,將公訴案件審理流程細化為審查起訴、審查報告、請示案件、起訴書、公訴意見書、庭審活動、訴訟時限、卷宗歸檔等八個環節計八十五項考核指標,具體量化為一百分值,設置加減分因素,做為考評內容,同時製定明確了追加犯罪事實、追訴犯罪嫌疑人、抗訴改判等十五項加分因素和獎勵標準以及3條懲罰措施,實行按質評分,按分評等,按等計獎懲。

這一公訴案件審理、考評、獎懲責任製的改革施行,較好地解決了主訴檢察官政績考核不宜區分優劣,法律監督職責不夠明確到位等問題,使公訴案件從案件受理到卷宗歸檔形成了一個閉合循環的審查考評流程,初步形成了順暢、高效、嚴謹、廉潔的新的公訴監督工作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促進了法律監督工作的順利實施。

請看下麵一組數據,二零零六年公訴科在僅有六名辦案人員的情況下,全年共受理各類刑事案件XXX件XXX人,經審查提起公訴XXX件XXX人,起訴率為百分之五十四,比上年同期起訴率提高了十個百分點;平均審限為二十天,比上年同期平均審限縮短了五天;公訴案件判決率為百分之百,年終經市院考核驗收,按省院考評標準,總計得分一百八十二分,為全院各科室之最。全科主訴檢察官辦案質量考評全部為優秀等級,每人年平均辦案XX件,比上年年人均辦案數增加X件,追訴漏犯XX人,全部被法院判決有罪,案件歸檔率為百分之百,杜絕了因工作拖拉,效率不高而延長案件審限情況的發生。

二、創新監督思路,變被動監督為主動監督,

努力提高公訴監督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一石激起千層浪,改革是衝擊波,是動力源,它必然會打破原有的公訴監督工作模式,並對公訴監督工作的形式、內容產生影響。

原有的公訴工作審理模式,由於實體審查同程序審查脫節,對案件審理中的關鍵環節缺乏細化區分,且不同考評、獎懲掛鉤,對主訴檢察官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缺乏獎懲激勵機製,致使法律監督成為事後監督、被動監督,影響了法律監督效果。為使法律監督由被動轉為主動,努力提高公訴監督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他們在貫徹實施《公訴案件審理、考評、獎懲責任製》中,還注意把落實主訴檢察官責任製和落實中層幹部“一崗雙責”責任製度有機地結合統一起來。規定主訴檢察官要對所承辦案件的犯罪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審查程序負全責,從而明確了主訴檢察官在法律監督中的主體地位;公訴科長不僅要負責分案,而且要對案件進行初審,並提出初審意見,同時要對案件承辦人起草的各種法律文書進行審查把關,然後送交分管檢察長審核簽發。這一職責要求明確了科長在法律監督中的把關地位;需經檢委會討論研究的案件,主訴檢察官要提出明確意見,經科務會討論研究後,經分管副檢察長請示檢察長同意後,再提交檢委會研究決定。

這一程序性規定,不僅使公訴案件在審理環節明確了主訴檢察官、科長和分管副檢察長的工作職責,而且使案件在審查階段就形成了各負其責、監督配合、審查把關的內部監督製約機製,實現了案件受理、審查起訴和出庭支持公訴的良性循環,從而使公訴案件在通過三道關口、履行三級職責的過程中,即可及時發現需要追訴的犯罪事實和漏掉的犯罪嫌疑人,又實現了公訴部門在公訴階段對公安部門的偵查監督和對司法部門的審判監督,大大提高了法律監督的質量和水平。

二零零六年七月,主訴檢察官梁吉海在審查起訴李某、王某非法拘禁案件中,發現公安機關在案卷中遺漏了X名犯罪嫌疑人,經請示主管檢察長同意,及時進行了追訴,從而使遺漏的三名犯罪嫌疑人葛某、高某、楊某的犯罪行為受到了法律的追究。二零零七年上半年,公訴科共向公安部門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五份,違法行為全部得到糾正整改。全科人員在案件審查中,共追加犯罪事實X起,追訴漏犯X人,均被法院做出有罪判決,提起抗訴案件X起,得到上級院支持,並被法院改判。

三、創新思維,變單純公訴為訴調結合,

積極為構建和諧社會獻計出力

風聲,起於青萍之末。改革可以是一種機製,可以是一種思路,也可以是一種思維。它最初以創新思維的形式出現,則體現的是一種智慧,一種超前意識,一種豁達開明,一種法律所蘊含的人文關懷。

依據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觀點,實現依法治國的政治主張,在公訴工作中能否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回答是必然的,而且是肯定的。早在二零零五年他們就對訴前調解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嚐試。時間推進到二零零六年,鮁魚圈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過程中,創新思維,敢為人先,大膽把民事調解的訴訟功能,引入到刑事案件的審查起訴領域,實現嚴打整治與執行寬嚴相濟政策的有機結合,變單純履行公訴職能為訴調結合,試行訴前調解製度,並取得了明顯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貫徹“嚴打整治”方針,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對於嚴重破壞社會治安秩序、需要嚴厲打擊的殺人、放火、爆炸、販毒、強奸、搶劫等八種嚴重刑事犯罪,他們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實行快審、快訴,突出打擊力度,決不心慈手軟。去年十月份,他們在審查起訴省院交辦的六零七專案X件XX人工作中,全科辦案人員加班加點,認真閱卷,嚴肅提審,嚴格審查,僅用一周時間便完成了全部案件的審查並移送起訴,保證了庭審質量和效果。二零零七年六月五日,公訴科在審查起訴在區內造成惡劣影響的董某“刨锛”搶劫案中,邀請了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市院公訴處和全地區各基層院公訴部門的同誌進行了庭審觀摩、評議活動。為了不使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在檢察環節延誤戰機,辦案人嚴格審查卷宗材料,僅用五天時間就將此案起訴至區人民法院。公訴人張曉荔在出庭支持公訴時,做到了儀表莊重,舉止得體,使用法言、法語訊問、詢問到位,舉證、質證有力,公訴意見闡述全麵準確,入情入理,區人民法院當庭宣判董某獲十年有期徒刑。參加旁聽庭審和評議的區人大代表和市院及各基層院的領導和同誌對這次庭審公訴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貫徹輕緩刑事政策,促進社會和諧。對於因親友、鄰裏之間的糾紛所引發的刑事案件或者當事人雙方已經就民事賠償、化解矛盾等達成和解的刑事案件,他們本著嚴格依法辦案與及時化解矛盾的原則,認真審理。二零零六年五月,主訴檢察官徐強在辦理犯罪嫌疑人劉某故意傷害案件時,了解到劉某是一名人力車夫,因其同伴酒後無德,在路邊小便,被他人製止後惱羞成怒,用啤酒瓶擊打被害人以致造成輕傷害,劉某見狀也對被害人推拉幾下,公安機關在移送起訴時,對劉某以故意傷害罪共犯起訴到檢察機關。辦案人在審理此案中,得知被害人是一位孤寡老人,無生活來源,此次事件使其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而犯罪嫌疑人劉某雖然經濟能力亦差,但其家屬表示能夠對其進行適當賠償,鑒於這一情況,辦案人經多方努力,使雙方就民事賠償達成協議,使被害人得到了及時救治,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鑒於此案的實際情況,經檢委會研究,對劉某作出了相對不起訴處理,既化解了社會矛盾,又節約了訴訟資源,實現了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對於初犯、從犯、預備犯、中止犯、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等案件,特別是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學生涉嫌犯罪的案件,他們本著“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予以妥善處理。二零零七年二月,主訴檢察官梁吉海在辦理一起故意傷害案件中,查明犯罪嫌疑人王某是一名機校學生,係未成年人,在與同學發生矛盾時,給被害人一記耳光,造成被害人右耳部外傷性鼓膜穿孔,屬輕傷。辦案人在辦理此案時,多次找雙方當事人及其家屬進行訴前調解,使雙方就民事賠償達成了一致意見,同時犯罪嫌疑人也誠懇地向被害人賠禮道歉,從而得到了被害人的諒解。對於這類犯罪情節較輕,社會影響不大,確有悔罪表現的犯罪嫌疑人,公訴科依據《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見》,依法對其作出了不起訴處理,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四、創新管理,變自我鬆散型為集體緊密型,

在一種更高的追求中,尋求“大我”的重塑

以人為本,共享和諧。和諧是一種品位,一種動態中的穩定美,和諧凝聚力量,和諧是一種追求。

鮁魚圈區人民檢察院在創新公訴管理體製的過程中,所遵循的就是這一原則。管理是科學,管理也是藝術,俗話說的好,不管不理,矯枉必須過正。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點到為止,引而不發,啟發受教育者的內在自覺性,是教育者的成功。由於舊有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模式,使部分主訴檢察官養成了一種以法律人自居、以自我為中心的陳腐觀念,加之長久疏於管理而形成的惰性,拖拉散漫之風,一度在科內蔓延滋長。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他們以貫徹落實《公訴科案件審理、考評、獎懲責任製》為契機,把案件管理同行政管理、思想教育、加強黨的建設有機地結合統一起來,實現了管理出效益、教育出成果、黨建出典型、和諧凝聚人心的良性循環。

在業務建設上,他們嚴格按照案件審理、考評、獎懲責任製的規定,具體抓了三個環節:一是夯實基礎,健全製度。他們製定了案件登記、案件移送、案件審查、案件審核、出庭公訴、案件質量考評管理等相應製度,並嚴格按章辦事,做到責任明確,管理到位。二是分門別類,具體指導。對起訴,不起訴,抗訴,未成年人犯罪,自偵案件,撤回起訴案件,出庭考評分別建冊立檔,做到分類清、底數明,便於分類指導,工作心中有數。三是跟蹤考評,動態管理。他們將公訴案件審理的各項具體指標要求細化到每個辦案人,量化到月辦案指標,並以辦案動態板的形式進行跟蹤考評,堅持周清、月結、季度考評、年終總結獎評,從而使主訴檢察官的工作狀態,工作政績,所得分數和評獎等級做到了一目了然,勤懶自顯,優劣自明,使全科上下形成了一種“不用揚鞭自奮蹄”的辦案比學趕幫超的濃厚創先氛圍。

在思想建設上,他們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為主課,在組織全科人員積極參加全院大課教育的同時,還結合科室人員不同時期,不同人員的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抓好思想道德教育,黨性黨規教育和遵紀守法教育,要求全科人員要堅守道德底線、不越黨紀紅線、警惕法律高壓線,從而有效提高了全科人員的廉潔自律意識,增強了依法辦案、依程序辦案的自覺性,杜絕了索賄、受賄、吃請,辦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等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