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S倍速創造力(SUPER CREATIVITY)(6)(2 / 3)

即使我們並不打算親手實施自己的方案,也必須給方案製定行動計劃,這樣做可以加深別人的印象,增大它成功的機會。例如,上司的桌子上往往堆滿各種建議、設想或方案,且不說這些建議本身是否都有價值,它們大部分都缺少相應的切實可行的計劃卻是事實。其結果不是積壓如山,便是遭到拒絕。

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問句可以幫助我們製定行動計劃:非得進行試驗不可嗎?我們能使用多少精力,多少資金?需要安裝特種設備嗎?需要使用特種技術嗎?怎麼才能使別人重視和采納這一方案?過多長時間應該重估一下自己的方案,更新一下自己的思想,使方案更具有新穎性?關於行動計劃的各種“何時”問句,往往關係到一項方案的成敗生死。“何時應該去做何事?”兩個至關重要的“何時”問句如下:何時是一天中最佳工作時間?何時應該向別人推薦自己的方案?

大部分作家覺得早晨頭腦清醒,工作起來比較輕鬆。海明威說:“我在剛剛起床的那段時間,最為得心應手。我總是黎明即起,開始寫作。”但是,也有的人寧願在下午或在夜深人靜時工作。約翰·奧黑爾說:“深夜是我的有效工作時間。”每個人都應當確定自己的最佳工作時間,確定自己頭腦最清醒,精力最充沛,思維最敏捷,成效最顯著的時間。能否有計劃地安排每天的作息時間,不僅明顯影響工作效率,而且也關係到你是否會被繁重的工作壓垮。如果在不適於自己工作的時間裏硬著頭皮堅持,久而久之,工作對你不但不是有趣的享受,而且會成為討厭的累贅。

新方案既不宜提出得過早,也不宜提出得過晚。提出得過早,超出了社會需要,社會就會漠然拒絕。提出得過晚,就會過時,用處也就不大了。在環境汙染尚未引起普遍關切,限製工業汙染的法規尚未出台的時候,即使發明出一種有效的汙水處理裝置,大家也不會有多大興趣。另一方麵,如果我們做出一種新型引擎,其性能與目前流行的引擎不相上下,甚至略高一籌,人們也不會有多少熱情,因為這種類型的引擎早已問世。

就日常生活和普通工作來說,行動時機的選擇是否妥當相當微妙,甚至帶有一點戲劇性。在報上報道本公司出現巨額虧損之時的一天,或者在上司情緒十分不佳的一天,如果有誰不知趣地提出加薪要求,其成功的機會就可想而知了。商業家最懂得捕捉戰機的重要,往往將其推銷訪問集中安排在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星期一,一周的第一天,人們剛從鬆弛狀態返回工作崗位,忙於安排一周的工作,哪有閑心應酬推銷商呢?而在星期五,人們的工作任務尚未完成,說不成正忙得不可開交,這時,他們不是疲倦不堪,就是性情粗暴,推銷員最好退避三舍,別去摸老虎屁股。總之,一個有條有理的計劃者不僅要安排好完成某項工作的最後期限,也要用心捕捉發起衝鋒的最佳時機。

計劃過於詳盡或過於嚴格,就等於沒有計劃,同樣有百弊而無一利。製定計劃時,一方麵要力求麵向明天,麵向未來,另一方麵也要知道,再好的計劃也做不到囊括一切,料事如神,節外生枝的事情多少總會有的。所以,製定計劃時要注意,一要考慮周全,留有修改餘地;二要足夠靈活,以防不測風雲。良好的行動計劃應該包括5W1H要素。

不冒險則無所得

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有一種害怕失敗的心理,總希望自己能在名目繁多的作業、考試以至工作、生活中杜絕一切錯誤。而事實上,發明家幾乎沒有不失敗的。他們摸索著前進,不斷跌倒,又不斷爬起來,反反複複也許要一千次。但隻要第一千零一次獲得成功,他們就達到了目的。無論是創造性思考還是實施創造性方案,莫不包含著風險和失敗。

失敗決不能扼殺我們的創造力。一旦遭到挫折,我們要堅信失敗是成功之母,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繼續前進,否則失敗就意味著繳械投降。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魯莽的過失,沒有挫折和失敗,就沒有創造行為本身。成功的榮譽往往屬於那些在一次次的磨難和打擊之下幸存下來的人。

蕭伯納寫道:“我年輕的時候,注意到自己所做的事十件中有九件是失敗的。由於不甘心扮演失敗者的角色,我還得再做第十一件事。”通往創造發明的道路上鋪滿了失敗。要學會利用失敗和錯誤,吃一塹長一智,衝出逆境,走向成功。

在哈佛大學校長辦公室的牆壁上,一幅版畫霍然醒目,上書“勇哉神色,一往無前”。這位校長說,為了成長和進步,必須正視失敗,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