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生來就是幸運的。每個人都要通過後天的努力,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創造最為美好的生活,才能把自己最為出色的一麵彰顯出來。我們知道,很多人得了癌症以後就變得非常恐懼,而且很快就離開了人世。但是有的人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以後,非但沒有頹廢,反而說話做事比以前更加積極。他們想的是,既然我隻有那麼一點時間了,我就一定要珍惜剩下的日子,不要拖累別人,不要讓別人為我擔心,能幫助別人多做點事,就幫別人做點事。最後,他們反而活了很長時問。所以,後天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還要注意一下自己是不是經常做那種總是否認別人的人。其實我們不應該成為那種總是否認別人的人,而應該成為那種幫助別人的人。有時候我們難免會說錯話,但是說錯話要知道改正,如果明知道錯了,也不改正,那就是我們的不對了。比如你不小心說了人家一句“你真笨”,你就應該馬上把那罵人的話拉回來,你可以說:“不過現在是傻人有傻福,難怪你那麼有福氣,你教教我好不好?”比如你說:“你的頭怎麼那麼禿啊?”對方臉色肯定立刻就很難看,這個時候,你可以說:“十個禿頭九個富,肯定你有致富的秘訣,趕快分享一下。”這時候,對方肯定就不會再生氣了。稍微轉化一下剛才說錯的話,情況就會好轉。我們千萬不要在說錯話以後逃離現場,你是走了,但是你說的話留在了現場。因此一定要糾正以後再走,才不會讓大家覺得你很苛刻。”
1、善用說話技巧,表達不同意見
語言有時候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器,但有時候也會成為鼓勵別人的最好武器。一個會說話的高手和初次見麵的人談話,被接收的最大比例是7:3。
意思就是談話的人說70%的內容,聽話的人隻能聽到30%的內容。我們一定要記住,聽話人的耳朵絕對不會放過對自己有用和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如果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那麼不管你走到哪裏,別人都不會歡迎你,因為你的眼睛看不到別人,隻看到了自己。
要想博得別人的好感,首先在交談的時候要以聽眾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比如我們投球的時候,隻有把球投到籃筐中,我們才能說投中,才能說達到了目標。做其他事情也一樣,隻有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你才能說你的努力是有效的。我們演講的時候,隻有博得了聽眾的尊重,聽眾願意傾聽,並且對你所講的內容有讚美之聲,認同了你的觀點,你才達到了你演講的目標。
隻有別人認同你的演講,你才有成就感。當別人的認同累積得越多,對你的幫助也越大,對你的發展也越有好處。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同,首先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要具備“三品”——品牌、品格和品質。我們個人的名字就是最佳的品牌,但是這個品牌要由兩方麵的因素來決定,就是你這個人的品格和品質。你做事的結果,是你的品質;你這個人表現出來的樣子,受不受人尊重,是言出必行還是言而無信,這是你的品格。品牌、品格、品質,對一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三個因素,隻有這三個方麵都做到了,你才能被大家認同,才能得到大家的讚美和肯定。
如果言行一致,人們對你的評價一定也比較高。我經常和我的同事講,世界上最寶貴的三個字是:一致性,也就是你說的和你做的是不是一樣,你要求別人和你要求自己是不是一樣。很多人喜歡上台說話,我這裏有一個提醒,上台說話的人,以後的生活中就會失去一些自由,你要願意承擔自己的承諾。如果你在台上一直保持很積極的狀態,你在台下就不能表現出不積極的樣子,因為你已經在大家麵前表現出很積極的樣子了。比如,如果你是老師,你就不能在講課的時候摳鼻孔、抓腳趾,或者做其他不雅觀的小動作。當你失去一些自由,不能做一些與台上表現相違背的事情時,其實這對你來說也是好事。當你失去一些東西的時候,你一定會贏得其他的東西,比如別人的尊重和讚美。
耍想讓自己被人接受和認同,不管你的口才好不好,有一件事你必須做到——不斷地重複,通過不停地重複,也可以帶來別人對你的認同。我在公眾麵前講話的時候經常會談到我的朋友、學生或者我的聽眾,談他們的成就和優點,把他們的成績介紹給大家。隻要上過我的課的人,都會發現我經常讚美別人。我會一直不斷地做這件事,因為一個人隻要懂得讚美別人,願意分享別人的喜悅,別人也會讚美你,分享你的喜悅。
演講之前,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裏,想辦法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這也是很多搞業務的人,為什麼在訪問客戶的時候不是直接談自己的業務,而是先和顧客聊一些他們關心的問題的原因。他們寧願在和顧客初次接觸的時候談不成生意,也要建立一定的關係,這樣往後的生意就比較好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