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商業鏈條(一)(1 / 2)

對於張十三先上車後補票的決定,林媽媽絲毫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到了他這個年紀,早已經對這些光怪陸離的事情見怪不怪了。

之前她在洛山一中任教的時候也沒少搞盤外招。

就拿“尖子班”來說吧,這中教育方式非常明顯得違背來有教無類的原則,政策上肯定是不允許的。

但是又不能不搞,否則就幹不過別的學校,也不能讓家長們滿意。

那怎麼辦?隻能換湯不換藥搞一個奧賽班出來,美其名曰是一種興趣班,然而奧賽班裏一個參加過奧賽的都沒有。

反倒是倒是高考的時候,全校百分之九十的本科生都出自這裏,為此還的到來教育局的表揚。

所以想出成績,就得有舍得一身剮敢把學生拉下馬的勇氣。

對於即將成立的北商大學黃海學院來說也是這樣。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至於符不符合規定,那是另外的事情。

況且比起成立一所民辦院校來說,申請成立一個院係的過程要簡單的多。

再加上上麵還有鄧利民的助力,隻要手續沒問題,合作辦學項目想通過申請還是比較簡單的。

然而很多時候好通過並不代表好操作,整個過程中最麻煩的仍舊是前期的各種籌備工作。

想要盡快成事,那麼行動是一定要走在政策前麵的,寧可浪費精力讓文件等公章,也不能按部就班讓公章等文件。

畢竟依照眼下的辦公效率,真要是按照規章製度一步一步申請的話,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學生都畢業了批準文件還沒申請下來。

好在現在國家對於中外合作辦學的管理還沒有後世那麼規範,眼下張十三的做法並不算是太出格。

畢竟連很多國內知名院校都在無證駕駛,就算想要殺雞儆猴也殺不到黃海學院的頭上來。

——————

在天朝,一個富人想要行善事的方式不外乎是修橋鋪路建學校這有數的幾種,其中建學校是最高大上的一個。

但是這些善舉中並不包含建立私立學校,拋棄花裏胡哨的包裝之後,私立大學說白了就是一門生意。

既然是一門生意那就不得不說到利潤,哪怕頂著非盈利的帽子,也隻是當biao子立牌坊而已。

一所學校想要賺錢,那麼方法簡直不要太多,甚至可以說每個涉及到錢的環節都能摳出油水來。

好在張十三早已經過了往懷裏摟錢的階段,隻要能保證不虧損,他還是很想把黃海學院做成一個良心大學的。

畢竟黃海學院僅僅隻是新家校通集團中一個相對比較有社會影響力的項目。

真要比起盈利,還真不一定比的過“家校通短信平台”和“七色陽光早教”這兩個現金奶牛。

對於新家校通,張十三期望是將其打造成為教育屆的“河底撈”。

想要完成這個目標,那麼首先就要搞明白河底撈到底是因為什麼成功的。

人們對河底撈的印象幾乎都集中在其熱情的服務上麵,絕大多數人甚至認為河底撈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其熱情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