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三本有望(2 / 2)

資質不夠,他就砸錢跟母校北商大學商量掛靠的事情,借助香火情,最終於跟北商大學達成了協議:

隻要給足費用,洛山師範在申請升級三本的時候可以無條件借用北商大學的名義。

硬件不夠,寧肯耽誤其他產業的發展速度也要有限保證學校的建設。

早在去年,通過股市融得了大筆資金的新家校通集團,就在港城拿下了一大片爛尾樓準備改造成新校區。

這塊地的前身是一個叫做黃海軟件園的項目。

新世紀前夕,IT產業爆發式發展,打著高科技的名義,各地一窩蜂的上馬軟件園項目。

港城也跟風設立了黃海軟件園,但是高科技這種東西並不是那麼好玩兒的。

還沒等園區建好,受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影響,原先寶貝一般的軟件園一下子變成了人嫌狗棄的拖油瓶。

哪怕主體建築都已經封頂,最終卻因為開發商資金鏈斷裂,馬上就能入住的軟件園就這麼停工了,原先的開發公司也早就資不抵債破產清算了。

由於建築的特殊性,這片院子足足閑置了七八年,黃海區政府花費了N多精力也沒找到下家。

沒想到就在政府馬上就要放棄的時候,新家校通的來訪給了他們新的希望。

雖然新家校通在北都隻是一個小蝦米,但是放到地方來說,一家上市公司還是非常有能量的。

尤其是得知新家校通是為了給大學選址之後,黃海區政府更加重視了。

是個人都知道,一個大學對周邊的帶動能力完全不亞於一個小鎮,絕對是百分之百的綠色產業。

郎有情妾有意,地方政府直接開通了綠色通道:

隻要承諾在黃海區投資兩個億,整個產業園直接以最優惠的扶持價格轉讓給新家校通集團,比起免費劃撥都貴不了多少。

張十三當然不會放過這麼一個大便宜,反正隻要把地拿下來絕對能找到貸款,於是火速簽了協議。

經過一年的施工,現在一期項目已經差不多修繕完成了,明年就能直接使用。

再加上從林明德這得到的消息,張十三突然覺得,貌似自己最初的目標竟然近在咫尺了。

“阿姨你知道咱們集團在美利堅收購了一所學院的事情吧?”

“有聽說過。”

“我琢磨著在等資質下來之前咱們完全可以搞一個中外合作辦學,就是那種在國內上三年,之後再去國外鍍金一年的那種,你覺得怎麼樣。”

搞教育的想掙錢,互聯網房地產都不夠看。

就拿中外合作辦學來說,普普通通的項目,一年學費有點四五萬,稍微有點名堂的,一年三五十萬也不稀罕。

至於像籌備中的黃海學院和威斯特學院這種左手倒右手的項目就更加掙錢了。

由於針對的就是在國內考不上大學的高淨值學生,又不用擔心畢業率,一年收個10萬8萬的,簡直就跟鬧著玩兒似的。

都不用多,哪怕隻招收200個學生,4年下來的學費就差不多有1億了。

而成本呢?除了一張國外大學頒發的畢業證之外,跟國內交6000塊錢一年學費的學生沒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