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家世背景,你一直都在埋頭苦幹,你應該把握機會,建立一個良師俱樂部,向裏麵的每一個朋友學習。從巨人的肩上重新出發,邁好辦事的每一步。
善於打開突破口
常言道:“人情賣給熟麵孔。”給不給麵子往往關係到你和對方是否熟悉以及熟悉程度。因此,找陌生人辦事時拉關係、套近乎,光是厚臉皮不行,必須講究方法,講究步驟。
俗話說,造房先造門。隻要能打開突破口,與對方拉上關係,並且毫不放鬆,接二連三地貼上去,日久天長,雙方的關係就有點兒扯不清了,就密切了,求對方辦事自然就不好推辭了。人們總結出了一套技巧。
1.自然接近對方的身體
當人們在百貨公司買襯衫或者領帶時,女店員總是會說:“我替你量一下尺寸吧!”每當這時,顧客都會在心中喝道:“嗯!這種方法真不錯,我上當了。”因為對方要替你量尺寸時,她的身體勢必會接近過來,有時還接近到隻有情侶之間才可能有的極近距離,使得被接近者的心中激起一種類似談戀愛的興奮感。
每個人對自己身體四周的地方,都會有一種勢力範圍之內的感覺,而這種勢力範圍,通常隻能允許親近之人接近。相反,允許別人進入你的身體四周,就會有種已經承認和對方有親近關係的錯覺,這一點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相同的。
某雜誌刊登過這麼一則標題,就是《手放在你肩膀,我們已是情侶》。的確,本來一對陌生的男女,隻要能把手放在對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離就會一下子縮短,有時瞬間就成為情侶的關係。推銷員就常用這種方法,他們經常一邊談話,一邊很自然地移動位置,挨到顧客身邊。
2.初次見麵打消對方的緊張感
每個人都有同感,就是和初次見麵的人對麵談話,真是一件不好受的事。這是因為兩人的視線極易相遇,而導致兩人之間的緊張感增加。一位富豪曾經談起,如果有他不願意借出錢的人向他借錢,他就會和那個人麵對麵交談。因為這樣談話會使對方緊張而不敢亂開口,即使借了也不敢不還,而與之相反,借錢不還的人,都是坐在旁邊位置,不與你正麵相對談話的人。
與人交談時坐在旁邊的位置,自然就會輕鬆下來,這是因為不必一直意識到對方的視線,而隻在必要時看他的視線即可。坐在對方旁邊的位置與之交談,對親近感的增加很有幫助。因此,和初次見麵的對方要增加親近感時,最好避免和他麵對麵的交談,而應盡量坐在他旁邊的位置,才能令對方的視線有轉移的地方,同時因為不會產生緊張感,所以能很快地建立親近感。
3.見麵時間長不如見麵次數多
對一名成功的推銷員來說,經常到主顧家中去,被認為是和主顧熟悉的要訣之一,尤其是以“我到附近辦事,順便來看看你”這種說法,更能抓住主顧的心。這種親近方法,在心理學方麵被認為和學習一樣。
例如,我們要用12個小時學習,那麼,一天用功2個小時,而連續一個禮拜,比一口氣熬夜念12個小時更加有效。到駕駛員訓練班學習駕車,一天的練習時間也都有一定的限製,絕不會讓你超出時間,也就是利用這種分散學習的效果。
在人際關係方麵,使對方產生親近感,也就是給予對方好印象的基本條件。而要滿足這項條件,利用這種“分散效果”,可以說是給對方強烈印象的最好方法了。
一般而言,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長時間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際關係較穩固,但實際上,這種關係如不加以持續,兩人之間的交情就會越來越淺。例如,有人問你:“你和某人的關係如何?”而你回答“我見過他一麵”和“偶爾會見麵”,那麼,給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見”這個回答更不同了。道理顯而易見,見麵的次數和兩人之間的親近度是成正比的。
結交比自己優秀的人
一個人在辦事過程中,不應該過分依賴已有的舊友,而要不斷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和高級的人際關係。所謂高級的人際關係,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和比你優秀的人結交。為了建立高層次的人際關係,為辦事提供更多的方便,就有必要把自己置身於高檔次的場所中。
為此,要有具體的行動——積極地走出去,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公司以外的各種各樣的聚會要率先出席,各類家庭聚會也要積極參加,不要嫌麻煩。如果有不同行業的交流機會,也要主動地參與活動。加入你感興趣的圈子也是極好的機會。性格內向的人特別愛回避這些聚會,其實這對自己的個人生涯是十分不利的。必須以堅強的意誌克服自己的厭倦情緒,積極地參加。
拜訪已成功立業的前輩,能轉換一個人的機會和命運;結交比自己優秀的朋友,能使一個人更加成熟。要與人相識,並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麼困難,結交地位較高的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年輕人,可以無所顧慮地去主動接近地位較高的人。
美國有一位叫阿瑟·華卡的農家青年,在雜誌上讀了某些大企業家的故事,他很想知道得更詳細些,並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忠告。
於是,有一天,他跑到紐約,也不管幾點開始上班,早上7點就來到紐約最著名的律師——威廉·B.亞斯達的事務所。在第二間房子裏,華卡立刻認出了麵前這位體格結實、濃眉大眼的人。高個子的亞斯達開始覺得這個青年有些討厭,然而一聽青年問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樣才能賺得100萬美元”時,他的表情很快就變得柔和並微笑起來,後來兩個人竟然談了一個鍾頭。隨後亞斯達還告訴他該怎樣去訪問其他的實業界的名人。
華卡照著亞斯達的指示,遍訪了一流的商人、總編輯及銀行家。
在賺錢這方麵,他所得到的忠告並不見得對他有多麼大的幫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指點,卻給了他自信,他開始實踐他認為會使自己成功的做法。
過了兩年,這個20歲的青年,成為他當學徒的那家工廠的所有者。24歲時,他成了一家農業機械廠的總經理,不到5年,他就如願以償地擁有了百萬美元的財富,這個來自鄉村的粗陋木屋的青年,終於成為一家著名銀行的董事會的一員。
在華卡活躍於企業界的幾十年中,實踐著他年輕時來紐約所學到的基本信條,即多與有益的人結交,他堅信會見成功立業的前輩,能轉變一個人的機遇。
年輕時都能直率地表達崇拜英雄人物的心意,可是年紀一大,就以為應該把這種心意隱藏起來,但是隱匿崇拜英雄人物的心意是錯誤的。應當與你所崇拜的人親近,這才是良策;這不但能使對方感到高興,而且會鼓勵你,增加你的勇氣。
懷特是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個小鎮上的鐵道電信事務所的雇員。16歲時,他便決心要獨樹一幟。後來,先是在西部合同電信公司工作,而後成為俄亥俄州鐵路局局長。當他的兒子上學時,他給兒子的忠告是:“在學校要和一流人物結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
把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並不可恥。朋友與書籍一樣,好的朋友不僅是益友,也是良師。
年輕人之所以容易失敗,是因為不善於和成功人士交際。法蘭西陸軍元帥福煦說過:“青年人至少要認識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請他做顧問。”而著名的哲學家薩加烈也說了同樣的話:“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青年有益的話,那麼,我就要求他們時常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一起行動。就學問而言或就人生而言,這才是最有益的。學會正當地尊敬他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要有兩本電話本
一般人都會有一個電話本,但是,會辦事的人都有兩個電話本。一本是隨身攜帶的小巧、輕薄的“最近常用電話本”——丟了可以再寫,破了可以再換,塗改太多就換新,每一欄內隻要記載“姓名”和“電話”,最多加注一項“住址”就夠了。
另一本是不帶出門、放在書房裏的“資源電話本”——千萬別丟,內容日積月累,越舊越顯紮實,大小隨心所欲,厚薄因人而異,但要小心別讓他人輕易翻閱。這本電話本裏麵應有的內容包括:
基本:包含姓名、電話、電子郵箱、地址等。
家庭:他的家庭成員的名字、性別,以及他們的基本情況。
生日:除了生日,還有結婚紀念日等,可以讓人驚訝於“你怎麼會記得”的日子。
緣起:這個人你是怎麼認識的。
記錄:這一項很重要,也可稱為“問候等級”。他曾經送你什麼?你曾經送他什麼?他與你發生的任何值得記錄的事情,尤其是金錢往來和互相請托的人情買賣……都要記錄並一一加以注明。
關鍵詞:你和他之間有沒有共享的記憶符號。
這本“資源電話本”要怎麼用呢,在什麼時候用呢?現提供幾個角度供你參考。
生日——要隨緣出現,表達關心,重點是知道誰是主角,成就他人的熱鬧。
禮物——看天時地利,表達關心,不在錢多少,重在得體。了解對象,表達心意,特殊則無價。
問候——要如輕風拂水,表達關心,重在時機。點到為止,保持點距離美。
婚喪——有誠心則行,表達關心,重在適宜。隻需表現符合交情的熱度。
此外,至少每三個月更新一下你的關係網。要多提類似“為什麼要保留這個關係?”的問題。如果你不能做到定期更新或增加新人,你的電話本就會變得陳舊,你自己也會慢慢對其失去興趣,這樣的情況是一定要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