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說:“雖然這個世界有時會顯得殘酷無情,像這鍋滾開滾開的水,所有的人進去都備受煎熬與考驗。而重要的是要認清我是誰?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類似雞蛋般的人,憤世嫉俗、怨天尤人、以偏概全,總說世界是悲觀的,人心是險惡的、世界的前途是很茫然的,這個硬邦邦的人就是原來那個光鮮流動的雞蛋,被開水煮硬了;第二鍋水扔進去的是胡蘿卜,開始很挺拔,有款有型,但是煮久了就變成胡蘿卜泥了,這就是被生活煮軟了的人,處處妥協,老好人,大家說怎麼樣就怎麼樣,一切都隨著他人的意願,但你問問你的本心在哪裏,早已不知道,已經被水化散掉了,這是煮軟的人。但是第三鍋水裏,投進去一把茶葉,這樣的滾水跟茶葉之間,滾得越久,茶葉越舒展,越豐盈越滋潤,同時它把這鍋水,改變成了香茶,如果人生如茶,當你跟這個殘酷的世界相遇,那麼煎熬就變成一種成全。你呢,我的朋友,你是看似強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後畏縮了,變軟弱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蘿卜嗎?你是內心原本可塑的雞蛋,外殼看似從前,但是不是因有了堅強的性格和內心而變得嚴厲強硬了?或者,你是茶葉嗎?茶葉改變了給它帶來痛苦的開水,並在高溫中散發出最佳的香味。水最燙時,它的味道更好了。如果你像茶葉,你會在情況最糟糕時,變得更有出息了,並使周圍的情況變更好了。”
麵對逆境和波折,你是胡蘿卜,雞蛋,還是茶呢?
三、善於審美
其實我們看到茶葉,想到的並非滾水煎熬,而是它在水中舒展腰身的美態,是撲鼻清新的香味,以及許多優雅的詩句。而這種審美能力是滋養心靈、抵抗逆境的最好辦法。因為,用冷酷的心來對待逆境,最後就成了故事中的雞蛋,就算克服了逆境,但內心已堅硬冷漠。隻有用優美的心來包容,才能最終改變世界,又不喪失自己善良柔軟的本性。
依然以蘇軾為例。他晚年被貶到海南,老眼昏花,看不清東西。這本是毀滅性的打擊,他卻寫下了幾行漂亮的詩句:
“浮空眼纈散雲霞,無數心花發桃李。”
“纈”原意是有花紋的絲織品,在這裏是昏花的樣子。意思是說,舉目望去,什麼東西都看不清楚,好像天空裏散開了雲霞。這肯定是心花綻放了,像桃李一樣美麗,盛開到了眼前。這是多麼美的想象,這是多麼高的修養。
他是如何達到這種境界的呢?在《前赤壁賦》中,他透露了這樣的信息: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世間萬事,各有其主。不是我的,絲毫也不去拿。隻有眼前之景,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足以令人心醉神迷。而且自然之景無窮無盡,可以盡情欣賞。此刻,他已與自然融為一體,以物觀物,於是風和日麗可以遊,狂風暴雨可以遊;七月流火可以遊,天寒地凍可以遊;身居廟堂可以遊,人在江湖可以遊。這樣的人,當然是自得其樂,百折不撓。
所以,他的心空靈逍遙,朝氣蓬勃,這是一種生命的大境界,也就是“審美的境界”。
我們再來看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一封信:
親愛的艾塞爾:
今天又下雨了,這地方特別愛下雨,而且一下就勢如滂沱。那天夜裏我把行軍吊床掛在帳篷裏睡覺。到了午夜時分,突然狂風大作,把帳篷和吊床一起刮飛了。暴雨傾瀉下來,地上水流成河,四下一片白茫,爛泥足有膝蓋深。當我掙紮著走近鄰近帳篷時,渾身上下沾滿泥水,活像一個泥靶子。我裹了一條毯子,然後繼續睡覺。
有趣的是,一條小蜥蜴跑到我的帳篷裏。它又可愛又溫馴,像個小蛤蟆似的蹦來蹦去,還時不時地吐吐舌頭。這兒的鴿子比麻雀還要小,杜鵑的個頭卻有烏鴉那麼大。
最愛你的
西奧多·羅斯福
這是西奧多·羅斯福外出旅行時給孩子的信。即便遭遇暴雨狂風,強壯的總統卻不曾抱怨,而是興致盎然地觀察起蜥蜴和鴿子來。這是多麼美好的心態。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眼睛,俯下腰身去親近世界,但覺眼前之景,無一不好。我常常吟一首楊萬裏的詩,題目是《小雨》:
雨來細細複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
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
一場小雨平淡無奇,但在詩人眼裏,卻那麼富有人情味。小雨看到山峰進入詩人眼睛,它都心生妒忌了,所以在詩人和山之間隔上一層珠簾,活脫脫是一個小孩的舉動,嬌憨可喜。
有時我走在山林中,草木青翠欲滴,忽然想到兩句詩:“山中原無雨,空翠濕人衣。”心裏頓時暢快無比。在公園裏看池塘靜好,荷葉田田,就想到莫奈的印象畫,於是荷花、菖蒲、蘆葦,都是靈氣十足的。我可以靜靜坐上半天,看它們迎風搖曳。有時坐公交車,擁擠喧鬧,不免也煩躁,但仔細看每個人的外表神態,猜測每個人的故事,頓覺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