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參與營養改善工作的各類人員應該對營養不良問題有一致的理解和認識。這些人員包括:各級政府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各級立法人員、發展委員會、相關領域專家、項目規劃者和實施人員、發展工作者。
二、確定目標
(一)規劃目標
它是陳述在一定長的期限內,期望取得的成就。它包括內容廣泛,要求時間長久,通過執行若幹具體的計劃項目目標才能達到。
為了簡練而又明確地說明我們要做的工作,完成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後,要針對問題製定出每個具體計劃的項目目標。
(二)項目目標
陳述我們希望通過開展一項規定的活動所要獲得的成果,對每項活動又可定出一個目標,便於進行計劃和評價。
針對項目目標要定出執行計劃的可行措施和具體的活動安排,對每項活動又可定出一個目標,以及達到這個目標所采取的每個步驟。
為了做好現場工作,現場工作的主要負責人、現場工作者及當地群眾對於要做什麼工作,為什麼要這樣做,預先應有明確的了解。現場工作的主要負責人要知道現場工作者在什麼時間需要做什麼,這樣才能了解工作的進展狀況,並及時給予應有的支持。現場工作者要知道應該做什麼,為什麼做這些事?以便能妥善地利用時間,並且明確知道需要什麼資源。當地群眾要知道現場工作者與他們一起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完成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後,為了簡練而又明確地說明我們要做的工作,要針對問題製定項目目標。
1.項目目標特點
(1)項目目標應該描述的非常準確、清楚,使得項目執行者明確應該做什麼。
(2)項目目標應包含完成項目執行的期限。
(3)項目目標應該有一些可衡量的指標,以便能辨別活動是否開展順利。這些指標應是包括項目所花的時間以及活動應達到的質量。應根據可以衡量的指標來設計項目目標。
(4)項目目標要切合實際,根據當地的條件而製定。
一個項目目標如果具備了以上特點,就可稱為一項合格的項目目標。
2.實例分析
(1)“改進人民營養”這句話是項目目標嗎?可以說不是。因為這句話沒有時間要求,不知道要進行多久,也沒說清楚有多少人參加。
(2)“在潘家灣村與農民達成協議,指導他們擴種營養價值高的蔬菜品種”。這是一個合格的項目目標嗎?也不是。它雖有明確性,但沒有說明完成這項工作所需要的時間,沒有提出如何測量工作進度,沒有明確參加項目的戶數,不能斷定其是否現實。這個目標的正確提法是:“在1995年內與潘家灣村25%農戶達成協議,讓他們試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黃豆和胡蘿卜,平均每戶種200m2”。①這個項目目標明確。試種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是能看到的;②有時間要求。1年內;③可以衡量。25%農戶參加此項目,可檢查種植數量、品種和種植日期;④現實。隻有25%的農戶參加是現實的。
3.正確的項目目標
正確的項目目標是明確、有時間要求、可以衡量、現實。對下麵實例,要求學員分析是否為正確的項目目標。
沒有目標,活動也就沒有規劃性,將盲目地浪費有限的資源,因此在各個層麵,即國務院、地方、部門、機構、團體以及個人都應建立目標。目標可先預測所期待的結果、工作的重點以及如何予以實現。目標不僅作為行動指南而且是一種控製手段,為評價提供了標準。
短期和長期規劃的建立取決於可利用的資源和時間。任務目標必須具體、有意義、可以測量、可以實現、切合實際以及有界定時間。
除了上述要求外,項目目標應該有一些衡量標準,以便能判斷活動是否開展得成功。這些標準應是包括項目所花的時間以及活動應達到的質量。能衡量活動結果的正是這些標準,因此要根據可以衡量的指標來設立項目目標。
三、製訂計劃
完成了現狀的調查與分析,規定了項目目標後,就要製訂計劃及詳細的活動安排,以保證項目順利進行。
(一)計劃內容
①背景。
②計劃的總目標。
③每項必須完成的工作(活動)的具體目標。
④各項工作(活動)所需的人力、物力資源清名單。
⑤各項工作(活動)的時間安排。
⑥經費預算。
⑦執行計劃的組織機構、領導及各協作單位的參加人員名單。
⑧計劃的評價方案。
(二)高效率的組織活動
作為一個完整的計劃,除了作好總體的計劃外,還要有年度計劃,定出月安排,以便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高效率地開展現場工作,其目的是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計劃總目標。
①認真按計劃安排組織活動。
②按時間表工作。
③按計劃要求準備所需要的資源。
④管理好各項活動的參加者。
⑤安排好辦公室日常工作。
⑥按預算開展工作。
(三)三個妥善
在製訂計劃及安排活動的過程中,三個妥善是項目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
1.要妥善利用時間
就是要求事先計劃好每日活動。在日常工作中,許多人都覺得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好計劃安排中的每件事,往往是時間不夠用,使計劃中的工作不斷拖延,這些問題可以采用多種辦法加以解決,應充分利用能夠利用的時間。
(1)“要準時”,準時是一種禮貌,也是工作成功的保證,如果你安排某段時間做某件事,那麼就努力而有條理得去做,以便盡可能在預計的時間內完成所安排的各項工作。
(2)“提高效率”,使受幹擾的情況逐漸減少,設法全神貫注的工作,合理安排要做的每一件事並且有係統的完成。不要為了把一件小事做得完善而花費太多的時間,以致影響了總的工作進程。牢記你要做的每件事情的目的,這樣就不容易受到其他幹擾,而使多項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
妥善利用時間應做到:①填好多項活動的日程表;②規定活動需要在什麼時間完成;③提前1周左右將活動的事項寫在日曆上;④若不能參加活動,或時間有改變,要提前通知對方或主管人,以便把你負責的工作安排給其他人,並同時把其他人的工作安排好,提前兩三天落實活動計劃,然後按計劃安排逐項有條理的去做,合理安排要做的每件事,以便盡可能在預定的時間內有係統、有計劃得完成每項工作。
2.妥善安排資源的使用
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除妥善利用時間外,也需要計劃好人力、物力等資源的使用。資源往往容易被忽視,在現場工作中,對資源利用得越充分,取得的成績就越大。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要了解資源使用得如何,是否已物盡其用,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對所需資源的估計能力。在計劃執行過程中,要保留資源使用的記錄,比較原計劃數量是否適合,偏多或是偏少,為下一次計劃做資源的估計打下基礎,不斷取得經驗。
3.妥善編製預算
正確編製預算是使每項現場計劃獲得成功的保證。現場工作要編製預算,必須按照正確的程序,獲得經費後應合理使用,妥善掌握開支,才能使項目獲得成功。現場工作在編製預算時應采取下列步驟:①說明用錢的項目目標;②說明用錢的時間;③估計出每一項活動所需的費用;④估計費用要考慮到物價調整因素(一般按每年10%的物價上漲因素考慮),所有參加者所用的時間費用也要考慮進去;⑤詳細計算出活動的總費用。
為確保經費能夠得到批準,在申請時應說明為什麼本項目應得到支持,簡要說明存在的問題,並提出通過開展項目活動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以上3個妥善是製定計劃所必須考慮的要素,隻有這樣,計劃才能完善。
(四)在製訂計劃時要認真考慮兩個問題
1.評估資源包括
(1)人力資源:包括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受過訓練的醫務工作者,以及其他人員。
(2)財力資源:包括直接和間接分配的。
(3)物力資源:包括可以直接消費和不可直接消費的。
(4)技術資源:包括農業生產、食品加工、營養改善等技術。
(5)時間資源。
在評估資源時,對所有的資源必須有清晰界定,確定資源的需求量,並考慮如何彌補所需要資源和可利用資源之間的缺口。
2.確定目標
一旦問題得到鑒別、資源和目標隨之確定,就應考慮優先問題,在建立優先順序時,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列出所有問題清單,編號排列。
(2)選擇確定優先的原則
①問題的大小。包括問題嚴重和緊迫性,醫療衛生機構的重視程度以及當地政府態度和壓力等。
②需要。要區別老百姓認為的需要與專家認可的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必須能改善社會的營養狀況。
③需要和可利用的資源。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少資源?有多少資源可以利用?是否有方法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
④期望效果。是否能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是否能評價所期望的效果?
⑤可接受程度。擬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項目是否被當地接受?當地拒絕接受的方法不應列出。
(3)依據標準,對所列出的每個問題進行量化評估,然後從高到低對已量化評估的問題重新排列。
(4)對重新排列的問題進行複審,看評估的情況是否正確,否則應作適當的調整。
(5)最後按評估量化值的高低確定優先順序,作為下一步選擇幹預措施的依據。
3.預算
作為現場工作者,要使每項規劃獲得成功,必須妥善編製預算,因此編製預算必須按照正確的程序。下麵是所有的現場工作者在編製規劃預算時應該采取的步驟:①詳細說明需要用錢的項目、理由和數額;②較準確地說明什麼時候要用哪些錢;③注意在列出所需的每一項活動時都應附有其估算費用。
每個掌管財務預算的人都會接到許多關於經費的申請,但是不可能對每個提出申請的人都給錢。因此你不能期望隻要細致地計算過項目的費用就能得到錢。因為經費審批者總是設法把經費用到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為此,你的經費申請必須包括:為什麼本項目應得到支持,簡要說明存在的問題,表明開展活動將如何解決問題,明確地說明經費如何使用。
四、時間安排
時間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如果規劃不能在既定時間內完成,就會增大成本或支出。對一個長期的規劃,有時比較難確定時間,但事先必須有暫時性時間安排,這樣可以將資源的浪費降到最低程度,並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目標。
一般而言,時間安排可分4個階段:
(一)準備
①製定工作方法和程序。
②籌備必要的設備、物質和供應。
③雇用所需人員。
(二)預試
①檢查規劃的可行性。
②進行臨時評價和商討。
③修改規劃或確定規劃。
(三)實施
①執行規劃。
②提供額外的資源、人力和物力。
(四)評價和重新規劃
評價所進行的計劃或所執行的項目,判定其是否能實現目標,如果不能,需重新規劃。
五、形成規劃書
形成一個完整的規劃書,清晰闡明每個階段的資源和時間要求;提出每個具體的計劃中項目的指南和程序;確定項目擬取得成效以及監測和評價的設計。食物營養規劃書的內容可參閱前節的有關部分。
六、執行項目
一旦項目選定,就應執行。為了保證成功地執行項目,必須建立有效運轉的組織機構、規則、程序、責任分工以及監督機製。
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工作:①合適地分配任務;②監督和提供技術支持;③有效使用資金和其他資源;④及時提供必要設備並維持正常運轉;⑤做好協調,正確調整項目執行活動;⑥評估和報告工作情況;⑦正確調整項目執行活動。
七、監測
指每天對項目執行活動進行的監督,以保證規劃按要求完成。監測包括連續性觀察、商討問題、召集會議、記錄和報告工作。一旦發現有偏離規劃的情況,應采取措施。
八、評價
指對項目效果和目標實現情況的衡量,項目任務執行完結後,都必須進行評價。對成功的項目,可繼續擴展執行;不成功的,重新製定規劃。
第四節 現場營養工作的管理
一、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組織者有計劃地組織、實施、完成規劃的任務,並通過效果好並且效率高的方法達到預期目的和目標的過程。
(二)管理的要素
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問題鑒別:明確所要做的事。
(2)評估資源:評估人、財、物資源以及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時間。
(3)執行:組織、項目運作和時間安排等。執行是規劃和管理的關鍵步驟。
(4)監測和評價:檢查和確保項目進展令人滿意。
(三)管理者的職責與技能
1.職責
管理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任何一個機構或組織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明確職責。
2.管理者的技能大致分為以下3類
(1)熟悉或了解下屬的職能:作為管理人員,並不要求掌握所有操作和技術工作,但他或她必須能很好地熟悉相關的技術專家。能有效地調整資源或人力,做出重新安排,以實現最大效益。
(2)掌握互動技巧:互動技巧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門藝術,它不一定與技術專業有必然的聯係。發展人際互動技巧,有助於了解下屬如何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潛力,並促使其互相合作,創造一個滿意的工作環境。
(3)掌握行政管理技巧:行政管理技巧是應掌握的最重要的領域。一旦著手規劃、組織、發展、安排、預測、控製以及評價,就需要運用下列行政管理技巧。
①信息處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向上報告實施的工作、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麵,向下反饋已取得成績,表揚工作優秀者,指出不足之處,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②決策。是管理的基礎。管理者每天都要做出許多決策,因此,必須掌握決策時應考慮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涉及資源利用的決策。
③安排。要根據每個人的崗位需要分配工作量並進行培訓。不公平的工作分配,會導致不佳的工作表現和情緒上的不滿。
④評價和鼓勵。要發展一些技巧,用其測評每天的工作表現,及時糾正偏差。對最近的工作必須給予鼓勵。
⑤發展和培養。要為下屬創造學習機會,要認識到下屬可以把什麼學到手。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提高自己。對這類提高,管理人員必須給予表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