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這事確實是困擾許多軍隊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的一大問題,無論戰前的謀劃多麼精確,隻要一迷路,這計劃就沒法落實了。
黎昊宇誤期了,這對於不知情的徐浩楠來說就是失去了一支重要的力量,該怎麼辦呢?是繼續前進呢,還是撤退呢?
其實早在出征前,這個問題便有了回答,在雷王沈曌鳴的詞典中,隻有“凱旋而歸”的字樣,絕不存在“恐懼”、“退縮”與“撤退”的詞條。即使是孤軍,也要深入!
不得不說,有時行軍打仗也要看運氣和謀略,而在這第二次征西戰役中,不得不感歎徐浩楠的好運氣和雨柔的深謀遠慮。邊境小國商國與雷鳴國的戰爭,從來都是商國由北向南進攻,而雷軍則是由南向北攻,但這次倒過來了,徐浩楠的大軍由北向南掃蕩。
瓦達一帶在雷鳴國的西側,這也決定了雷軍是由東向西進攻,然而徐浩楠的大軍則是從西向東進攻。
徐浩楠橫穿二千五百裏的沙漠後,突然出現在商國人的後方。商國人大驚失色,倉促應戰,被漢軍殺得七零八落,紛紛向南逃竄。
徐浩楠揮師南下,直奔瓦達中心的商國,一舉便消滅了商國。商國周邊還有大大小小的王數十名,其中有單桓王、牧武王、稽且王、嘯月王等,北逃的退路已經被徐浩楠的大軍封死了,而南路又行不通,唯有一拚了。
盡管瓦達地區的騎兵驍勇善戰,但最致命的問題是商國已滅,群龍無首,這些大大小小的王都是些部落首領,彼此之間誰也不服誰,誰也管不了誰,即使是所有部落都齊心協力,也很難阻擋徐浩楠的攻勢,更何況軍心不齊呢。
單桓與牧武是兩個小部落,總計人數才隻有幾千人,螳臂擋車是沒有用的,連伊炙斜單於這麼強的兵力,不都撤到大漠以北了嗎?有熊王和商國那麼強,不也是全軍覆滅了嗎?單桓王和牧武王互相對視了一眼,最終決定還是認輸吧。單桓王和牧武王率領眾屬下,包括丞相、都尉等約二千三百人,向徐浩楠大軍投降。
其他的部落拚命抵抗,但結局是殘酷的。瓦達地區的反抗,已是血流成河的慘烈和劫難。
第二次征西大戰中,那些部落首領在瓦達的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敵方軍隊被斬殺與俘虜的人數多達六萬六千二百餘人。瓦達部落首領被俘獲七名,首領們的母親、妻妾、子女被俘虜共六十四人,各部落的丞相、將軍、大將、都尉等高級官員被俘共一百零三人。
在徐浩楠的部將中,校尉宓信戰功最著,生擒稽且王,同時還俘虜稽且部落的右將、王母、王子以及其他高級官員四十一人以及騎兵七千三百三十人,稽且部落全軍覆沒。
雷軍校尉芮勝率軍征服嘯月部落,嘯月王手腳快,僥幸逃跑了,但王子以及部落官員被漢軍俘虜十一人,戰士被俘虜兩千四百人。
經過惡戰之後,雷軍也傷亡頗大,約占了十分之三,而且酷熱的天氣,使得雷軍的體力消耗也極大。由於缺少了黎昊宇的這支生力軍,徐浩楠的兵力顯得有些不足。即便如此,徐浩楠在孤軍深入、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戰績。
這次瓦達之戰所取得的戰果,是自雷鳴國戰役有記錄以來,最為顯赫的一次,斬獲數量之多,為曆次戰役之冠。看來,徐浩楠無愧於“少年將軍”的頭銜。但這一記錄,卻再也不會被他所打破。
徐浩楠的大軍押送了大批的俘虜,從瓦達核心地區返回伊格本部,瓦達地區還有休屠王和渾邪王的軍隊,但他們在上一次的征西戰役中,已經領教過徐浩楠的厲害了,所以躲得遠遠的,不敢與雷軍交鋒,徐浩楠一路穿行無阻,如入無人之境。全部百姓都以最隆重的儀式等待英雄的凱旋歸來!
就在眾人都在等待徐浩楠的凱旋而歸而全城慶祝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危險正悄悄靠近這個充滿喜悅卻又毫無防備的城池。
------題外話------
汐汐要高三了,這應該是到明年高考前的最後一次更新,希望喜歡的讀者耐心等待,一年之後,汐汐再繼續更新。(^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