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早就耳聞那日朝堂之事,並且如今戰事吃緊,且不說一些君王寵愛這類的閑話,就虎父無犬女而言,單憑雨瀟國戰神逸王之女的身份就能讓很多將領信服,更何況經過上一場出色的戰役,當眾人得知這背後提出精密計劃的軍師竟是眼前這位女子,更是充滿敬意。
在眾位將領的目光中,雨柔緩緩的解釋著此打法的弊端:
第一,瓦達一帶地形狹窄,地形險要,不利於大兵團的展開作戰。
第二,由於周圍部落剛吃敗戰,商國一定會在正麵構築一些防禦設施,以抵擋雷軍的卷土重來。
第三,正麵攻擊不利於殲滅敵軍主力,商軍可以向西北方向逃竄,隻可打追擊戰,不能打殲滅戰。
對此,雨柔提出了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這個計劃主力打殲滅戰。
這個作戰計劃剛提出,就立刻遭到眾位將領的反對。眾人不解,不知她為何要自食其言,明明認為不可打殲滅戰,卻又極力支持殲滅戰這個戰略方針。
雨柔並未對此做出詳細解釋,而是直接向眾人講解自己的設想。
具體的設想是:雷軍兵分兩路,分別沿著騰格爾沙漠與巴丹林沙漠南北兩側行進,最後會師於巴丹林沙漠的西北角的月牙兒灣,然後從月牙兒灣南下,切斷商國的後退線路及糧道,將瓦達的商國軍隊困在西域古商道的塔格沙漠和岐嶺沙漠以東,連天山脈以北,巴丹林沙漠以西,一舉殲滅瓦達地區的敵軍,完全控製瓦達地區。
這個計劃十分的冒險,雖然此時已進入秋季,但沙漠的氣溫依然極高,這對於習慣雷城適宜氣候的雷軍將士以及戰馬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而且行軍的路程將超過兩千裏,而兩片沙漠植被稀少,風力又大,常伴隨著風沙天氣,這暗藏著巨大的危險,一不小心便可能永遠留在瓦達地區一望無際的荒蕪之中。
但同時,由於夏季餘熱尚在,高山上依舊冰雪融水,這裏的河流也正處於豐水季節的末期,有利於尋找到必需的水源,同時這次行軍十分隱蔽,不容易被敵軍發現和預測,將敵軍的後方變為前線,由暗到明,化主動為被動,達到攻其不備的奇襲效果。
這份軍事的冒險計劃,得到了充滿冒險精神的雷王沈曌鳴的支持。
又一場更大規模的瓦達會戰拉開了序幕。
雷鳴國八萬大軍從伊格小鎮的北部荒地整軍出發,兵分兩路,一路由鎮西將軍徐浩楠統率,沿著騰格爾沙漠南緣進軍;另一路則由副將黎昊宇統率,沿著騰格爾沙漠北緣進軍。一南一北,目標是在兩千五百裏外的月牙兒灣會師,兩路大軍各率四萬人,必須要穿越兩片沙漠地帶。而剩餘的兩萬人,則有大將軍郭靖統率,鎮守伊格,以備不時之需。
至於他們為什麼要選擇在月牙兒灣會師呢?依雨柔分析,月牙兒灣的水是由弱水注入,因此這裏擁有可供數萬大軍所必需的大量水源,在這沙漠地帶與戈壁地帶的作戰中,這水就顯得極為的重要。
徐浩楠率領大軍渡過河流向西進發,折向騰格爾沙漠南緣,再渡過石羊河,沿著旭日山和龍首山的北麓行進,抵達弱水河畔,再沿弱水北上,直奔月牙兒灣。
這是一次極其艱苦的行軍,雖是秋季,不似盛夏般燥熱,但烈日當頭,烤焦了大地,一片荒蕪。盡管雷軍盡量避開了植被稀少的移動沙丘而尋找固定或者半固定的沙地,但仍然不時有沙暴襲來,強風挾帶的沙石迎麵襲來,撞擊在臉上,那滋味可不太好受。英勇堅強的鐵骨漢子們,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到達了月牙兒灣。
可是,到了預定約定的時間,黎昊宇的那路大軍卻並沒有出現。徐浩楠本以為他們也被風沙迷了眼,減慢了行軍速度,便吩咐大軍原地休息,等待與另一路會師。
可等了一天一夜仍不見黎昊宇那路大軍的影子,徐浩楠不禁有些焦急,卻不知黎昊宇這支大軍再也不會與他在戰場會和。
這是怎麼回事呢?
黎昊宇又犯了千百年來將領們最易又最常犯的毛病,在茫茫的荒漠中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