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很小的時候,父親總習慣在臨睡前把家人聚集在一個房間裏,然後誦讀聖經中的話給我們聽。直到現在,當時那番情景依然清晰如在眼前,而且父親的聲音不時地在耳邊響起。因此,即使現在換成了自己誦讀這些話語,但是總覺得那是像用父親的語調讀出來似的。每晚當我讀完聖經的一段話,並作完禱告之後,再上床就寢,往往能夠很快地睡去。”
他又加重語調強調說:“我不會在耳朵裏填塞煩惱再上床睡覺的。我經常會在心情平靜以後才去就寢。”
那麼,怎樣保持心理平和呢?那就是改變個人的想法。為了擁有平和的心,你必須努力培養舒暢、自然的心態。因為,任何人無論在待人處世方麵或個人的生活感受方麵,與本身的想法都是息息相關的。
1.讓心靈留下一片空白
要想保持心平氣和,有一項最重要的技巧,那就是讓心靈留下一片空白。
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能夠把心中的煩悶向知心朋友傾吐的人,通常即是能夠減少疲勞、把握快樂、精力充沛的人。
從另一方麵來說,如果僅是使心靈空白還不夠,你必須加入一些內容才行,因為人的心靈不能永遠空白,而毫無內涵,否則,曾經丟棄的消極想法極有可能又重新竄入你的思想之中。因此,我們必須在心靈呈現空白的同時,立即注入富含創造性、健康性的想法。如此一來,那些負麵的想法將無法再對你造成任何影響。久而久之,那些重新注入腦中的新想法將在你的思想中生長,而且能把幾乎所有的負麵想法都擊退。這時,你就擁有了平和的心態。
2.語言創造思考
想讓自己心情平靜,當然還有其他多種不同的做法。比如,不同的談話方式及語調也會使心靈產生不同的變化。有時,當我們在言談之間傾向神經質般的感動或其他失常表現時,往往會對情緒造成一定的反麵影響。但若能經常保持積極的言談態度,則會帶來好的影響。
當你感覺自己在言談間有消極或失常的傾向時,不妨警覺地立刻加入正麵和溫和的語調及內容。這些內容對於你振奮精神、克製緊張情緒具有巨大作用。比如,早餐時消沉的談話,即常常成為當天不愉快的情緒來源。其實,當你的言談一再傾向消沉或不吉利時,情況便可能真的轉向惡劣,因為言談會對一個人考慮的方向產生影響,進而引導行為。
所以,在一天的剛剛開始,最好以平和的言談作為序幕,如此,相信在這一整天你將享有愉快的心情與感受,生活也必然趨向成功與充實。
3.用沉默和想象進行休息
每日堅持片刻的絕對沉默,這是使自己擁有平和心靈的另一個重要技巧。
大體原則是這樣的,在每天24小時中,至少抽出15分鍾作為個人的沉默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你不妨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在那裏或坐、或臥、或躺,安靜地享受屬於你個人的沉默時間,既不讀寫任何東西,也不與他人交談,盡量摒除考慮,把你的心靈置於虛空的狀態中,有時難免會產生思緒擾亂的狀況,但隻要你努力嚐試,終能使自己的心靈如同靜止的水麵一般波紋不起。此時,“傾聽”就是你最需要做的。通常,在沉默時聽到的聲音大多是和諧的、美麗的。這種情況正如托馬斯·克萊爾所言:“沉默是形成自然、偉大之事的要素。”
對於現代人來說,嚴重影響我們心靈平和的就是所謂的噪音問題。
一項科學實驗表明,人們若長期處在噪音環境中,其工作、休息效率均明顯降低。如果沒有適度的調養生息,將使反麵的影響加大、加深。此外,遠處的汽車喇叭聲,對於睡眠中的身體狀態也會產生一些負麵的影響。這是因為這些聲響會直接傳至人體的神經組織,使肌肉細胞產生反應,而這種反應會降低人們真正的休息。相反,沉默卻起著穩定情緒、強健身體的作用。事實上,從全部的沉默之中所得到的休息,才能說是真正的休息。
在現代這個社會,想要得到片刻的沉默安靜,實非易事,尤其是現代製造噪音的媒介充斥,使人們的居住空間與時間似乎永遠壓縮於緊張的狀態中。盡管如此,假使你有時能使自己的心思沉浸於祥和、美好的想象畫麵中,也是不錯的做法。在這種情況下,你心中原有的一些不愉快,往往能因此而淡化,甚至可以使自己的心靈產生奇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