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防止疲勞,永葆青春(2)(3 / 3)

所以,隻要我們精神一集中,就皺起了眉頭,聳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來“用力”。事實上,這對我們的思考沒有任何幫助。

如果你有這種精神上的疲勞,應該怎麼辦呢?放鬆!放鬆!再放鬆!要學會在工作時放鬆一點。這很容易嗎?那才不,你恐怕得把你做了一輩子的習慣都改過來。但是花這種力氣並不是白費的,因為這樣可以使你的生活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威廉·詹姆斯在他那篇題名《論放鬆情緒》的文章裏說:“過度緊張、坐立不安、著急以及緊張痛苦的表情--這是一種壞習慣,不折不扣的壞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緊張是一種習慣,而壞習慣應該消除,即使沒有好習慣,也要慢慢地養成。

怎樣才能做到讓自己放鬆呢?是先從思想開始,還是從你的神經開始呢?兩者都不是。你應該先放鬆自己的肌肉。

專家告訴我們應該這樣做:我們先從你的眼睛開始,先把這一段讀完。讀完之後,把頭向後靠,閉起你的眼睛來。然後默不作聲地對你的眼睛說:“放鬆,放鬆,不要緊張,不要皺眉頭,放鬆,放鬆。”這樣慢慢地做著,重複地做著……

幾分鍾後,你就會有感覺,你眼睛的肌肉應開始服從你的命令了?你是否覺得,有一隻無形的手把這些緊張的情緒都挪開了。或許這很難讓人相信,可是你在這一分鍾裏,卻已經試過了放鬆情緒藝術的全部關鍵和秘訣。你可以用同樣的辦法放鬆你的臉部肌肉、你的頭部、你的肩膀、你整個身體。但是你全身最重要的器官,還是你的眼睛。愛德蒙德·雅各布森--芝加哥大學的博士,他曾說過:如果你能完全放鬆你的眼部肌肉,你就可以忘記你所有的煩惱了。在消除神經緊張時,眼睛之所以這樣重要,是因為它們消耗了全身能量的1/4。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眼力很好的人,卻感到“眼部緊張”,因為是他們的感覺使自己緊張。

緊張、憂慮和情緒不安,才是產生疲勞的三大原因。通常我們以為是由勞心、勞力產生的疲勞,實際上都應該“怪”在這三個原因之上。請記住!緊張的肌肉,也就是正在工作的肌肉,應該放鬆。把你的體能儲備起來,以應付更重大的責任。

維基·鮑姆是個以擅長寫長篇小說而著名的女作家,她小時候遇見一位老人,教了她一生所學過最重要的一課。她那時候摔了一跤,跌破了膝蓋,還扭傷了手腕。那個以前在馬戲團演小醜的老人把她扶了起來,在幫她把身上的灰塵撣幹淨的時候,那個老人說:“你之所以會碰傷,是因為你不懂得放鬆自己。你應該假裝你自己軟得像一隻襪子,像一隻穿舊了的襪子。來,我告訴你怎樣做。”

那個老人就認真地教她和其他孩子怎麼樣跑,怎麼樣跳,怎麼樣翻筋鬥,還一直教他們說:“要把你自己想象成一隻舊襪子,那樣你就可以很好地放鬆了。”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你都能夠放鬆,隻是不要花費力氣去讓自己放鬆。所謂放鬆,就是消除所有的緊張和力氣,心裏隻想著舒適、放鬆。

消除疲勞、精力充沛的第三個技巧就是:

放鬆你的肌肉,放鬆,放鬆,再放鬆。

四種良好的工作習慣

讓我們暈頭轉向的並不是工作的大勞動量,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有多有少工作、該先做什麼。

第一種良好的工作習慣:拿走你桌上所有的紙張。隻留下和你手頭事務有關的。

這樣你會發現你的工作更容易處理,也更有頭緒可尋。

一家新奧爾良報紙的某位發行人曾告訴我,他的秘書幫他清理了一下桌子,結果發現了一架兩年來一直找不著的打字機。

如果桌子上堆滿了信件、報告、備忘錄之類的東西,就足以使人產生混亂、緊張和焦慮的感覺。更糟的是,它會讓你覺得自己已有100萬件事要做,可根本沒時間做,根本做不完。這種情緒會使你憂慮得患高血壓、心髒病和胃潰瘍。

芝加哥與西北鐵路公司的董事長羅西·威廉斯說:“一個書桌上堆滿了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留下手邊待處理的一些,就會發現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實在。我把這種清理叫做料理家務,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如果你到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去,就會看到天花板上漆著11個字,這是名詩人波普寫的:

“秩序,是天國的第一條法則。”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約翰·斯托克教授,在美國醫藥學會全國大會上宣讀過一篇論文,題目叫作《生理疾病引起的心理並發症》。在這篇文章中,他在一項“病人心理狀況研究”的題目下列出四種情況,第一種是:

“一種必要或不得不然的感覺,好像必須做的事情永遠也做不完”。

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威廉·山德爾博士,曾用簡單的方法治愈了一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