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竹篙塘竹篙塘(1 / 3)

遠處是雪峰山鉛灰色的剪影,稍近有帽兒山和不知名的山峰,高低羅列,參差圍聚,屏障似的圍成約四十平方公裏的盆地。

資水發源於貴州省都勻市黃馬界的萬山叢中,如一條銀線自南朝北牽入湖南坳頭村,流經竹篙塘,由細變粗,浩浩蕩蕩經武岡奔隆回,在邵陽雙江口與夫夷水彙合,九曲蜿蜒流人洞庭湖。

資水到達湘南後,自雪峰山麓洞口奔騰而出,穿峽越穀,一瀉千裏,飛珠濺玉,在峭壁斷崖下形成深不見底的洞口幽潭。盤旋低吟之後,又一躍而起,帶著水花,帶著歌吟,一路低吟淺唱,鬥折蛇行奔到這塊小小的盆地中。是奔騰咆哮之後真的感到了疲憊,還是眷戀這盆地的沃土山花?資水一改它奔放粗野的個性,從一山坳邊流出一條平鋪舒緩的小河,這就是平溪。

平溪河麵寬不過百米,兩岸懸崖壁立,怪石羅列,雜樹生花,鳥雀飛舞。平溪河水不深卻水量充沛,銀光閃閃,平鋪緩流,溫柔從容,給兩岸灌溉之利。

就在銀帶似的平溪之濱,伴河蜿蜒著一條金帶似的古道,這是湘黔公路,是湘中通往西南大後方的動脈。“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沿著“金帶”和“銀帶”,錯落有致地點綴著棟棟祠堂,座座廟宇,重重公屋……

公路兩旁栽滿了油桐樹,排成幾十裏路長,既可養護公路,又可收籽榨桐油,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每到三月,桐子花開,粉白粉白棲滿枝頭,如彩蝶紛飛,綿延數十裏。“窮人莫聽富人哄,桐子花開就下種”。這正是播穀下種的時候了。

這一馬平川的平原南側就是溫馨的綠色搖籃——竹篙塘。

湘黔公路橫貫全境,將竹篙塘和邵陽、湘潭、貴陽、重慶連接起來,交通方便。公路邊,近年陸續搬來十多戶人家,形成新街。相比之下平溪邊的老街已有些冷落。平溪蜿蜒,成了新來學生們的天然浴場和運輸生活物資的通道。石下江、洞口、高沙、山門四座小鎮,各與竹篙塘相距十公裏,成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屏障。

此地素有“銀寶慶、金武岡”之說。曆史上開發很早,漢代已設都梁縣,南明吉王稱帝抗清,曾駐蹕武岡,明末抗清誌士方以智起事失敗之後,隱居於金龍山上。山門鎮是蔡鍔將軍的故鄉,附近的山村,留有將軍祖居等文化遺跡。

這些人文景觀,對處於國家民族存亡之秋的青年學子,無疑會激起擊楫高歌壯懷激烈的共鳴。來自天南海北的三千師生眷屬,不甘當亡國奴,咬緊牙關,為拯救多難的祖國而發奮圖強。

此地民風淳樸,急公好義,在國難當頭的時刻,要在此興辦學校,百姓莫不聞風而動。

一到秋天,竹篙塘田野的茂密甘蔗林開始黃萎稀疏,粗壯的蔗稈流出甜沁沁的汁液。收蔗榨糖的時節到了。

村坪上,榨糖機骨碌碌轉了起來,兩根碗粗的圓軸上下並列排在木架上。兩條大水牛背著牛軛,拉動木頭齒輪緩緩轉動,再帶動兩根大圓軸相對轉動,蔗稈塞進圓軸縫隙中,蔗汁被壓榨出來,汩汩流入架下的木盆中。

蔗汁入鍋,就開始熬糖了。

熬糖是關鍵性的技術活,須由有經驗的師傅操作,一點也不能馬虎。師傅站在高高的灶台旁,手舞扁平長木鏟,不停地在大鍋中攪動冒泡的糖漿,一會大聲吆喝加水,一會兒大聲喊著退火……

糖漿熬到一定的濃度,兩個壯漢用瓢從鐵鍋中舀出,澆入平鋪於竹席上的塊糖模子內,待慢慢冷卻變硬,就成了塊糖了。

一串一串的涼薯,一籃一籃的花生、板栗、柚子、山果、蓮藕,一簍一簍在米糠中的柿子……竹篙塘大地傾其一切喂養國立十一中的女兒。竹篙塘新街斷續出現一排排木屋或磚牆屋,兩邊相對,業已形成小街。鐵匠鋪錘聲叮當,篾貨店篾條飛舞,榨糖廠機聲隆隆,小飯店裏洋油、鞋襪、布匹雜陳……

眾山圍聚之中,山水盆地之上,是一片明淨的藍天。

竹篙塘的天空,藍得這樣晶瑩,這樣透徹,這樣令人陶醉,就像一片擦得千幹淨淨的古瓷。仰望藍天,任何人都會驚歎它的澄明亮光而心生敬仰,心曠神怡。那巍巍雪峰和兀然屹立的金龍山,由於藍天的襯托,越發輪廊清晰而生機勃勃。

藍天之上,不時浮起朵朵白雲,一朵朵如白蓮,一片片如乘風的遠帆……眨眼之間,層巒疊嶂,與地麵的山峰連成一片,天地雄渾,氣勢磅礴。

藍天白雲下的竹篙塘,美麗、溫馨、靜謐。富庶之地,自古人才輩出,文化流芳,隻要看一看這些祠堂廟宇,就知道這裏的文化底蘊多麼深厚。

一位教育家說“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當你心情抑鬱的時候,它會為你鋪開綠色地毯,用博大的氣度為你釋懷;如果你要傾訴喜悅,它會讓蜜蜂在你身邊飛舞,讓鮮花對你開放,讓鳥兒在天空吟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正是置身大自然中,呼吸最親切的氣息,看見的水是真真切切的水,花是真真切切的花。

竹篙塘,竹篙塘,在此民族存亡危急之秋,一群俊彥之士,帶著數千莘莘學子,投入到你寬厚的懷抱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