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行進在古道上(3 / 3)

就在敵人的鼻子底下,在祠堂大廳中,大家席地而坐,一個挨一個,黑乎乎一大片。沒有人吱聲,沒有人咳嗽,大氣也不敢出。時不時聽到敵人從碉堡中打步槍,“叭——拱——”令人膽戰心驚。兩個膽大的男孩,從後門摸出去小便,隻見屋基後的水溝裏躺著一排排死屍。兩人看也不敢多看,趕快回到屋裏。有的學生一身泥水,肚子裏咕咕叫,隻能默默咽口水,一聲不響,一動不動,挨過這草木皆兵的黑夜…….

淩晨時分,那個偵察員靈貓一般溜到大門邊,口氣也和善了許多,“你們現在動身,我派了偵察員帶路,翻過大山就安全了。”

這時,同學們都站在大門內,一百多雙眼睛盯著偵察員,像瞪著救星。五大三粗的偵察員忽然歎口氣,“好娃娃,你們都是好娃娃!”壯漢摸著鄧福秋的頭,眼淚汪汪地說:“俺家也有這麼大一個女娃娃,一年多沒有音訊了,也不知是死是活……你們好好念書,報效國家,要記住日本鬼子的這個仇!等到趕跑了鬼子,俺到竹篙塘去看你們!”

這一回,杜顯振讓學生跟著偵察員,一個一個消失在黑暗中,他最後一個離開祠堂大門。他交待,不論發生什麼情況,隻管往前跑,絕對不要回頭。

隊伍悄無聲息越過了田畈,一大半進入了樹林。看來,平安過了火線了。隻聽“叭——拱”一聲,一顆子彈拽著光弧,向隊尾襲來。有個小女孩應聲撲地。杜顯振心髒突的一跳,學生中流彈了!他一個箭步上前,背起那小女孩就跑。跑進了樹林,那女孩說:“杜先生,我背上好像被人打了一拳,沒有流血,也不痛。”

杜顯振把她放在地下,摸摸她身上,一點血也沒有,隻有她背厚厚的包袱被打了個大洞。這包袱中一雙新布鞋鞋底被打穿。包袱和鞋底救了她的命,她並沒有受傷。竟是一場虛驚,杜顯振和廖莘耕長長吐了口氣。小女孩破涕而笑,圍在身邊的幾個學生嘻嘻笑起來。

一夜未眨眼,天蒙蒙亮時,隊伍來到一個小鎮上,街上有行人,有賣菜的攤擔,好幾家吃食店也開門開灶,米粉、麵條、糖油粑粑,甚至還有餃餌的香味,一齊濃濃地撲過來。街口古樹下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文字“南至長沙”。向路人一打聽,才知此鎮叫大荊驛,已是湘陰地界,離火線八十裏。

廖莘耕忽然開玩笑說:“從昨天中午到此刻,孩子們都滴水粒米未進了。杜總司令,老朽的肚皮也貼在背脊上了!”

杜顯振望他一笑,大聲說:“曾一、趙輝光、汪自新,你們幾個到飯鋪裏安排,按平時夥食標準,趕辦十桌飯菜,每桌加個紅燒肉,加個雞蛋湯,大家吃飽喝足,休息一小時!”

學生們歡呼起來,趕忙散到河邊洗漱一番,等待吃早飯。

幾個女學生卻坐在石碑邊,手撫碑上的字在流淚。長沙,長沙!何時能走到長沙?到了長沙,離竹篙塘就不遠了吧?

這天早展渡隊伍到了湘陰城門口,正要進城,幾架敵機飛來轟炸。頃刻間,寧靜的縣城上空騰起一團團黑煙,火光衝天,房屋燒了一大片,好在學生的經驗也多了,白天行軍,每個人頭上都有偽裝,敵機聲一響,大家便很快在樹林山坡中隱蔽了。敵機是騷擾性轟炸,丟了幾個炸彈就飛走了。杜顯振也顧不得大家沒吃早飯,帶著隊伍趕到河邊,出高價雇了兩條民船,向長沙開去。

船在浩浩大江上行進,大家不用拚命趕路,渾身鬆弛下來,背靠船幫,坐在艙板上,有的脫下草鞋,摸著血泡和發腫的腳踝。人都是這樣,緊張的時候,什麼痛苦都忘記了;一旦放鬆下來,痛苦都一齊襲來。

在船老板操縱下,船快如梭,江麵風平浪靜。身體得到休息,但大家的心仍繃得緊緊的。杜教官交待,怕敵機轟炸,怕遇上鬼子的汽艇,所以要時時小心,坐在船艙中一動都不能動。

船行得很快,水邊忽然出現一座寶塔,七級青石寶塔,巍然屹立岸崖,像一柄出鞘的長劍。“寶塔!寶塔!”學生們的精神為之一振。這柄“長劍”是這樣的威武挺拔,屹然高聳,這不是我們古老民族的象征嗎?莫看眼下敵人瘋狂,總有一天,我們要揮劍除妖,重整河山。

如沉雷滾過江麵,忽然傳來一陣陣鼓聲。海市蜃樓一般,浩浩江麵上有四條龍舟在競渡,船上的漢子力拔千鈞,齊齊發出呐喊,彩旗飛揚,鼓聲、呐喊聲、鑼聲,兩岸人山人海,不時發出的歡呼聲,彙合成巨大聲浪,真叫地動山搖。四條龍舟,龍頭高立,龍身紅黃相間,繪製得光豔奪目,平靜的水麵被它們犁開層層漣漪。龍舟上的漢子們,隨著鼓手的鼓點子,齊刷刷揮動著粗壯黝黑的臂膀,龍舟便如離弦之箭,飛快向前駛去,河中心的船爭先恐後,河岸上的人歡呼聲更是此起彼伏,有的年輕人甚至跳到水裏,為自己這邊的龍舟揮臂助陣。

河岸上百貨食品雜陳,男女穿紅著綠,到處一片歡樂祥和,哪裏還有戰爭的陰雲?

兩條船中的學生,先是驚得目瞪口呆,仿佛在夢裏一般,接著他們弄清了是端午節龍舟賽,壓抑在胸中的仇恨、憤怒都一齊迸發出來,扯下頭上的偽裝向岸上揮動,扯起喉嚨大聲呐喊…

船老板慢聲說:“臨資口的端午節,年年這樣熱鬧;日本鬼子來了,還是這樣熱鬧!小鬼子再瘋狂,有朝一日,我們吐一口唾沫,也淹死他!”

坐在船頭的廖莘耕大發感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敵焰方熾之時,我們的同胞這樣熱烈紀念屈原,這是國魂猶雄、國力強大的示威!”

曾一教過小學,有一定的古典詩詞功力。他吟道:“臨資泊舟逢端午,江上龍舟爭旗鼓。兩岸彩衣燦如雲,蒲艾肆中陳角黍。未妨抗戰方如荼,楚人猶自深吊古。共憐孤臣委行吟,安得全民作獅吼!”

廖莘耕聽後,頻頻點頭,“好詩,好詩!好一個全民作獅吼!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隻睡獅,連蒼蠅都敢落到它的臉上叫幾聲。這隻睡獅一旦醒來,世界會為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