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增站起來,翻動手中一大疊材料,推了推圓形玳瑁眼鏡,說:“經籌備處多次商議,報請教育部、教育廳批準,學校人事任命已下達。現將各項工作的分工宣布一下。我們的籌備、招生工作僅五個月時間。九月中旬人馬一定配齊,十月一日準時開學。”
一個戰時中學的班子,一個震動湖南、享譽全國、名重一時、影響深遠的班子,在烽火中誕生了。
組織機構和人事安排宣布之後,楊宙康說:“我任校長,勉為其難,戰亂之時,也容不得我推辭,隻有竭心盡力而已。好在有各位同仁同心協力:配備的幹部和師資,將陸續到位,有些德高望重的碩學大儒,像嶽陽的阮湘先生,平江的易子通先生,湖南大學高材生易鍾英先生,老教育家彭簌先生,都答應來校任教。有名師才有高徒。我們要千方百計延攬飽學之士來校任教,弄成中學的牌子,大學的班子。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說‘大學,非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有眾多的大師才能辦好大學,中學何嚐不是如此?好在鄭澤先生、際閭兄延聘大師各有良法,特別是際閭兄的‘一誠二賴三跪法’效果好,已流譽教育界。”
大家又對竹篙塘的房舍租借修理,即將到來的數千師生的食宿安排,繼續招聘教師的工作,對地方政府和駐軍的聯絡,以及校歌、校訓、校徽和各項規章製度的訂立,作了具體分工,分頭進行安排。
李際閭是嶽陽筻口人,中學畢業後,隨友人阮河清赴日本求學,得到阮河清三哥阮湘的賞識,教二人學日語,考取公費,進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讀書。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爆發,阮湘率留日學生回國參加運動,成為五四運動領袖人物之一。後來,阮湘、李際閭參加了北伐戰爭等一係列政治活動。
湖南省民眾訓練指導處成立,省主席張治中委任楊宙康為副教育長,李際閭為指導組主任,辦理全省民眾抗日事宜。李際閭決心率領他訓練的遊擊隊到衡陽地區打遊擊戰。此時,楊宙康接到重慶教育部電報,令他籌辦一所國立中學。楊宙康找到李際閭,勸他放棄打遊擊的想法,共同來辦學校。楊李二人在日本時,早有科教興國的共識,有此機會,當然一拍即合。李際閭欣然接受邀請,並推薦他的留日同學阮湘、鄭澤、彭漢濤等人。
學校籌備期間,李際閭主要負責延聘名師。他一身家織藍布開胸褂褲,夾把油紙傘,背個布包袱,風塵仆仆奔走在瀟湘大地上。夫人何兆先常笑他:“看你老夫子這一身打扮,說是挑夫'手裏缺根扁擔;說是遊擊隊,腰裏沒插駁殼槍。像個出門討賬的賬房……虧你留學東洋六年,還當過堂堂福建省府教育廳廳長呢。”聽著夫人標準的京片子,李際閭憨憨笑著,巴陵土話更土氣'“習慣成自然,習慣成自然!”
白天趕路,多是步行;夜晚投店,是便宜的路邊小店。他舍不得花錢,更舍不得花公家的錢。以至後來在一家最便宜的小店的鋪位上,與一個窮學生相遇,學生認出了他,大吃一驚’“先生公幹,何以要住這樣的小店?”
這天,李際閭偷越封鎖線,來到嶽陽筻口劉家大屋。他此行的目的是要找到劉大棟,將他“挖”到國立十一中去。劉、李兩家本為世交,常相往來。
劉家有兩個出眾的兒子,哥哥為劉大傑,是著名曆史學家,著作等身,老二劉大棟卻是數理化的“全褂子”(全才),從事中學教育,享有盛譽,無論高中初中,不管數理化,都教得極好,極受學生歡迎。據說,已收到三個學校的聘書。這樣的好教師,不“挖”去行嗎?
屋場上寂水冷靜,不見人影,雞犬不聞。戰爭,使這些世外桃源般的村莊喪失了生機。
李際閭見劉家大門虛掩,便輕步跨了進去。見劉家伯母坐在屋內便三兩步趨前,跪在地上叩頭,“劉伯母可好!這幾個月躲兵逃一難,伯母身子可熬得過來?”
劉母白發皤然,年約八十,臉龐富態,隻是眼力不濟。見有人。跪在腳前,連忙驚問:“麼人?麼人?”李際閭說:“上屋李家的際閭,特來叩拜伯母安好。”
老娭毑歡喜道:“我說呢,口裏不打生,是麼人呢?原來是際閭。你在外謀事多年,還是一口筻口話!”老人歎口氣,“凶年亂世,還講麼哩禮信叩麼哩頭!快起來好崽。”
“不知大傑、大棟兄弟在何處?”
劉母說:”剛才兄弟商量把兩床被子藏到屋後山洞裏去,怕日本鬼子打擄。安頓好了他們就出遠門,大傑寫他的文章,大棟教他的書……你起來呀!”
這時聽到門外有腳步聲,李際閭心生一計,繼續跪地不起,說道:“伯母,侄子有難處,要你老人家幫我一把!”
老人正色道:“我能幫你麼哩忙?起來說話哩。”
憨人自有憨辦法。李際閭說:“伯母不答應,我不起來。”
這時,大傑、大棟兄弟跨進門來。兩兄弟齊刷刷身高體壯,氣宇軒昂。大棟說:“這不是際閭兄嗎?你唱的哪一出嗬?”
際閭並不理大棟兄弟,仍對劉母說:“我要大棟到我的學校教書!”
老人樂了,撫掌笑道:“我要當得先生,我就跟你去噦。聘大棟當先生,要求他噦,求我有麼用?早兩天三個學校來了聘書……”
李際閭仍跪地不動,低頭道:“我隻求你老人家。兒不違母命,你老答應了,他就會答應!”
劉母笑道:“若不答應,我堂屋裏要跪個眼了!好,好,答應你。大棟麼哩學校都不去,就到你那裏去!大棟聽見了麼?”
大棟事母至孝,母親的話從不敢違抗,忙挨著李際閭跪下,“別的學校都不去了,就跟際閭兄去。”轉過臉說,“際閭兄,這總行了吧?”
李際閭腳也麻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哈哈大笑起來。
自此,在國立十一中,每年春節向教職工老父母拜年,或老父老母生日,李際閭、楊宙康、鄭澤等人及他們的夫人,都對老一輩行跪拜禮,成為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