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聖經--講話要讓人接受,首先要做到發音清楚,吐字清晰。清楚的發音可以依賴平時的練習,傾聽別人的談話、朗讀書報、多聽收音機廣播,這些均對正確的發音有迅速的幫助。說話的時候,每一句子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艱澀詞彙。別以為說話時用語艱深,就是自己有學問、有魄力的表現;其實,這樣說話不但會使人聽不懂,而且弄巧成拙,還會引起別人懷疑,以為是在故弄玄虛。當然,成功的當眾講話還需要豐富的詞彙、多變的句型,使講話扣人心弦,讓聽眾欲罷不能。
留意自己說話的聲音
你和對方的談話已經開始,那麼在言語交換中,最好分出一部分精神來,留心你的聲音。“我說話是不是太快了?”說話的目的在於使人全部明了,如果話說得太快,別人聽不清楚,聽不懂,就是白費口舌。
再問一句:“我說話的聲音是不是太響了?”試想在寧靜的黃昏,樹下談心,或在溫暖的爐邊,圍爐敘舊,高聲談話是如何煞風景啊!在客廳裏,過高的聲音會使主人嫌惡;在公共地方,更會令你的同伴感到難堪。你說話時要記著,對方並不是聾子。
除了不能太快和太響,談話中每句話的聲調還應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揚頓挫,這是獲得聽眾的唯一秘訣。在樂曲裏,有極快、快、略快、慢、略慢、最慢等快慢符號;也有極強、強、漸弱、弱、極弱等強弱符號。若想使你的話如同音樂一般動聽,不可忘記應快時要快,應高時要高,應慢時要慢,應低沉時要低沉。毫無抑揚頓挫地說話,是最易使聽者疲倦的。
因此,說話不妨常常留心那些使人聽了會忘記疲倦的說話方法,也不妨常常留心那些舞台上的名角念詞的方法,這是最好的參考,你必須細細揣摩。
練聲也就是個人聲音的訓練。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幹癟沙啞的聲音往往讓人生厭。所以鍛煉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高超的當眾講話水平的必備條件。
練聲的方法是:第一步,練氣。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動機一樣,它是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聲有著直接的關係。氣不足,聲音無力;用力過猛,又有損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
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
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呼出。因為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麼隻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
學習了吸氣與呼氣的基本方法後,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園去做這種練習,做深呼吸,天長日久定會見效。
第二步,練聲。人類語言的聲源是在聲帶上,也就是我們的聲音是通過氣流振動聲帶而發出來的。
準備工作:先放鬆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一些輕慢的聲音,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那隻能對聲帶起破壞作用。這就像我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準備動作一樣,否則就容易使肌肉拉傷。
聲帶活動開了,我們還要在口腔上做一些準備活動。我們知道口腔是人的一個重要的共鳴器,聲音的洪亮、圓潤與否和口腔有著直接的聯係,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動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
進行張閉口的練習,活動嚼肌,也就是麵皮。這樣等到練聲時嚼肌運動起來就輕鬆自如了。
挺軟齶。這個方法可以用學鴨子叫“嘎嘎”聲來體會。
人體還有一個重要的共鳴器,就是鼻腔。有人在發音時,隻會在喉嚨上使勁,根本就沒用上胸腔、鼻腔這兩個共鳴器、所以聲音單薄,音色較差。練習用鼻腔的共鳴方法是,學習牛叫。但我們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說話時,如果隻用鼻腔共鳴,那麼也可能造成音量太重的結果。
我們還要注意,練聲時,千萬不要在早晨剛睡醒時就到室外去練習,那樣會使聲帶受到損害。特別是室外與室內溫差較大時,更不要張口就喊,那樣,冷空氣進入口腔後,會刺激聲帶。
練習吐字。吐字似乎離發聲遠了些,其實兩者是息息相關的。隻有發音準確無誤,清晰、圓潤,吐字才能“字正腔圓”。
我們在小學時,都學習過拚音,都知道每個字都是由一個音節組成的,而一個音節我們又可以把它分成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這三部分從語音結構來分,大體上字頭就是我們說的聲母,字腹就是我們說的韻母,字尾就是韻尾。
吐字發聲時一定要咬住字頭。有一句話叫“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發音時,一定要緊緊咬住字頭,這時嘴唇一定要有力,把發音的力量放在字頭上,利用字頭帶響字腹與字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