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演講大師都惜語如金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要語不煩,字字珠璣,簡練有力,能使人不減興味;冗詞贅語,絮語嘮叨,不得要領,必令人生厭。在中外曆史上,不少演講大師惜語如金,言簡意賅,同樣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篇章,成為“善辯者寡言”的典型。比如:
最短的總統就職演說,也就是1793年的華盛頓總統的演說,僅用135個字,便舉世聞名。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演說隻有1260個字。
列寧在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揭墓典禮上的講話隻有552個字。
斯大林在1941年7月3日發表的反對德國法西斯入侵重要廣播演說隻有3800個字。
羅斯福的就職演說僅有985個字。
1984年7月17日,37歲的法國新總理洛朗·法比尤斯發表的演說,更是短得出奇,演講詞隻有兩句:“新政府的任務是國家現代化,團結法國人民。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靜和表現出決心。謝謝大家。”措辭委婉、內容精辟。
上述這些演講大師駕馭語言的功力都是非凡的。同時,這也就說明了簡潔明快在語言交際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做囉唆先生
簡潔明快的語言能增添說話的魅力,是因為如下原因:
第一,簡潔明快的語言是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高超的表現。話語的簡潔常常體現出說話人分析問題的快捷與深刻。
第二,簡潔明快的語言是果敢決斷的性格表現。自信心強、辦事果敢的人都說話幹脆果斷,不拖泥帶水。
第三,現代社會節奏快,時間觀念強,說話簡潔會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現代人的感覺,所以,簡潔明快的話語還是時代風貌的反映。
第四,簡潔的話語既能不占用聽者太多的時間,又能使聽者覺得說話者很尊重他,所以,說話簡潔的人受人歡迎。
我們都會有這種感覺,即那種說話嘮嘮叨叨、囉囉唆唆、拖泥帶水、言語空泛的人,是很令人討厭的。曾有位“囉唆先生”在寫給家人的信中說:
“……吾於下月即將返裏。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二即在初三,不在初三即在初四,不在初四即在初五,不在初五即在初六,不在初六即在初七,不在初七即在初八,不在初八即在初九……不在二十八即在二十九。其所以不寫三十,因月小之故也……”
“囉唆先生”這封可簡為“吾下月將返裏”的書信,卻囉唆了這麼長,誰看了也會覺得索然寡味,十分討厭。雖然這僅是一則笑話,但它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說話囉唆就會失去魅力。
許多說話囉唆的人,常常是因為情緒激動而造成思維混亂,且語言表達前後倒置,條理不清。所以,要做到說話簡潔明快,我們就要在思維和語言兩個方麵下工夫,不斷練習,掌握技巧,適當發揮。
1.丘吉爾的演講詞
1948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到了當時聲譽已登峰造極的偉大的丘吉爾來演講。3個月前媒體就開始炒作,各界人士引頸等待,翹首以盼。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聞機構都到齊了。人們準備洗耳恭聽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丘吉爾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功秘訣。
丘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動的掌聲後,說:“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絕不放棄;第二是,絕不、絕不放棄;第三是,絕不、絕不、絕不能放棄!我的講演結束了。”說完就走下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