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話不在多,達意就靈--說話簡潔經(1)(1 / 3)

口才聖經--好的語言並不在多,達意則靈。已故著名藝術家趙丹先生的遺孀黃宗英女士是一位作家,又是一位企業家。有一次,有人問黃宗英是否再嫁,黃宗英回答說:“我已經嫁給大海,就不能再嫁給小河了。”這句話非常簡潔明快,並且意蘊深刻,耐人尋味。

高爾基曾說:“簡潔的語言中有著最偉大的哲理。”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大大加快。人們不喜歡那些穿靴戴帽,龐雜冗長、繁文縟節的空話套話。說話要達到簡潔、明快,就要千錘百煉,使自己的詞彙富足、思路清晰。因為詞語貧乏,表達必詞不達意、囉唆幹癟;思維模糊,表達必語無倫次,枉費口舌。所以,在說話時應要求自己長話短說,要“篩選”、“過濾”出最精辟的、恰如其分的表情達意的詞句,盡可能以省略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內涵。

林肯的演講詞

1863年7月1日,美國南北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在華盛頓附近的葛底斯堡打響了。經過3天的鏖戰,北方部隊大獲全勝。戰後,賓夕法尼亞等幾個州決定合資在葛底斯堡建立國家烈士公墓,公葬在此犧牲的全體將士。

1863年11月19日,公墓舉行落成典禮,美國總統林肯應邀到會演講。這對林肯來說,有很大難度,因為這次儀式的主講人是艾弗雷特,林肯隻是由於總統的身份,才被邀請在艾之後“隨便講幾句適當的話”。艾弗雷特不僅是個著名的政治家和教授,而且是當時被公認為美國最有演說能力的人,尤其擅長在紀念儀式上的演講,在這個典禮上,他那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確實精彩極了。

在這種情況下,怎樣講才能和觀眾建立良好的交往關係,並最終贏得他們的掌聲呢?林肯決定,以簡潔取勝。結果林肯大獲成功。盡管他的演講隻有10句話,從上台到下台不過兩分鍾,可掌聲卻持續了10分鍾。林肯的演講不僅贏得了在場一萬多名聽眾的熱烈歡迎,而且轟動了全國。當時的報紙評論說:“這篇短小精悍的演說是無價之寶,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辭精練,字字句句都很樸實、優雅。行文完全無疵,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就是艾弗雷特本人第2天也寫信給林肯道:“我用了兩個小時總算接觸到了你所闡明的那個中心思想,而你隻用了兩分鍾就說得明明白白。”後來,林肯的這篇出色的演講詞被收藏到圖書館,鑄成金文存入牛津大學,作為英語演講的最高典範。

林肯這次演講獲得巨大的成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簡潔明快的語言會使說話更添魅力。

1.曆史上冗長的演講記錄

在人際交往中,要想得到一種較佳的效果,語言必須簡潔、明快,要能使聽者在較短的時間裏獲取多而有用的信息。

曆史上曾記載了一些冗長的演講記錄,這些演講絕對是不能稱為優秀的。

比如,1933年一位名叫愛爾德爾的美國參議員,為了反對通過“私刑拷打黑人的案件歸聯邦法院審判”的法案,在參議院高談闊論了5天時間。一位記者統計:他在演講台踱步75公裏,共做了1萬個手勢,吃了300個夾肉麵包,喝了40公升清涼飲料。

1957年,斯特羅姆·瑟蒙德做阻止“民權法案”通過的演講,曆時24小時18分,但遭失敗。

1912年,英美發生戰爭,一個眾議員用馬拉鬆式的演講來阻止通過對英宣戰的決議。直到戰火燒到家門,形勢迫在眉睫,可這位議員仍在喋喋不休。時至半夜,聽眾席上鼾聲四起,最後,一議員急中生智,將一個痰盂甩到演講者的頭上,才得以終止辯論,通過了宣戰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