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東湖賓館這級別的賓館,早餐都是免費的,也很豐盛。柳老好不容易碰到太極知己,當下兩人一陣猛聊。兩人從楊氏太極宗師楊露蟬偷師學藝,到現在陳氏掌門陳太雷的兒子在網上開武館,討論得天花亂墜,口水橫飛。直到小絮提醒柳老要到開會時間了,柳老才與楊仁依依惜別,並約好明天早晨再切磋。
等揚仁回到房間的時候,發現羅誌已在門口等了半天了。楊仁說:“這麼早”。羅誌說:“每天早晨五六點鍾,都要去批發市場進蔬菜,早晨的,新鮮便宜些。幾年來都習慣了”。楊仁暗歎真是環境改變人啊。想以前羅誌在家還不是一少爺。
等楊仁洗刷完畢,羅誌就拉楊仁出了門。楊仁問幹嘛去。羅誌說小婉說今天放了他的假,要他好好陪仁哥逛下武漢。楊仁說:“小婉為人處事都不錯,你小子算撿了個寶。”
到武漢肯定要到黃鶴樓去。兩人第一站就直奔那兒。黃鶴樓位於武昌蛇山上,與江西滕王閣、湖南嶽陽樓齊名,並稱為“江南三大樓閣。黃鶴樓原為辛氏開的一家酒肆,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牆壁上畫了一隻仙鶴,讓它來起舞助興,招徠食客。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十年後,道士複來,取笛吹奏,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曆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是公元七三二年春天,三十一歲的李白和四十三歲的孟浩然在長江岸邊黃鶴樓下,執手告別。李白與孟浩然的這段友誼是中華文壇上的一段佳話。黃鶴樓的形製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嶽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麵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麵八方”.等楊仁羅誌兩人爬上頂樓,那才領略到極目楚天舒的境界。兩人胡亂發了兩句感慨,下了樓來,兩人又打車到歸元寺。
漢陽歸元寺座落在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西側。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來此創建。取名“歸元。歸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個各具特色的庭院組成,分別擁有藏經閣、大雄寶殿和羅漢堂等三組群。大殿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坐像,兩側為其弟子阿難和迦葉,均三為托沙雕。
羅誌現在是生意人,要佛祖保佑,就在這裏又是磕頭又是燒香。楊仁本是不信,但現也有所改變,寧信其有,不信其無。也是磕頭又是燒香。此時以到中午,兩人就在寺中吃了素餐。東坡餅、什錦包,素火腿、珍珠口蘑、銀耳甜羹、炸素雞卷等素菜,味道鮮美、清新雅淡。真是不負盛名。
從歸元寺出來,又打車到武漢植物園。看坐的士都用了個把小時,楊仁不禁感慨武漢太大了。與自己來的那個小城市的士二十分種就貫穿全城,是比也比不得的啊!
武漢植物園位於武昌東湖之濱,磨山南麓。園林麵積約70公頃。全園共建有珍稀植物區、觀賞植物區、水生植物區、藥用植物區、獼猴桃園、鬆柏園、樹木園、竹園等十多個專類園區和園林景區共引進各類植物近4000種,是華中地區最大的植物資源收藏中心和中國北亞熱帶植物研究保護基地。
這裏離羅誌餐館很近了,兩人看還早,把裏麵的花花草草慢慢看了個夠才出來。看天色不早,才回到羅誌餐館。今天是周末,生意不錯。餐館招牌菜是杜婆雞和魚糕。那都是家鄉最有名的特色菜。雞是土雞,先稱好斤兩再當場殺掉,然後加工。楊仁看他們忙不過來,就幫忙去雞毛。直忙到八點多鍾,客人都走得差不多,大夥才開始吃飯。
羅誌餐館共有八個人。廚房三個,一個掌勺師傅,兩個下手。外麵也是三個,一個是雜工,還有兩個是勤工儉學的學生。再加上羅誌兩口子.。掌勺師傅姓常,年紀也不大也是銀州人。就著家鄉人,說著家鄉事,吃著家鄉菜,喝一點小酒,一頓飯倒也吃了個把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