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推手(1 / 3)

就聽那老者說:“小兄弟不簡單啊,如此年青。就把這套八十八式練得神形兼備。不,簡直是行雲流水,出神入化。我柳關亭還是頭一回見到啊”!

楊仁一聽就曉得遇到行家了。忙說:“那裏那裏,你老過獎了”。那柳老練太極以有幾十年了,隻是位高權重,平時那有人與他切磋。就是有也是不敢全力使出,空有一身武功,確隻有獨自寂寞了。

今天本是準備自己來活動一下筋骨,一見楊仁在練太極,那有不手癢之理。當即用期待的口氣問楊仁:“小兄弟,推兩手”?楊仁正練得性起。就毫不猶豫答應道:“行啊,還請老爺子手下留情。”

"推兩手"是行話。太極之間的切磋,一般地說多是用太極推手。太極推手亦稱搭手、打手或轉圈等,它是太極拳運動獨有的一種鍛煉和比賽方式,也是體現太極拳的姿勢、技擊中選取精華為應用原則。是以太極陰陽學說為本,以圓弧運動為其武功動作要求和運動軸變,以柔克剛,後發製人。

太極推手是檢驗自已和對方功夫深淺的一種手段,不管是那個門派,拳架練得好與不好,功夫深與不深,隻要通過一比較就能看得出來。太極推手主要訓練皮膚觸覺和本體感覺的靈敏性,同時也練視覺、聽覺、手法、身法和步法,用以探知對方的勁力和動向,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特效。在與對手較技中能及時了解對方的意圖和行動路線,立即采取對應措施,將對手引進落空,乘勢借力,以輕製重,用技巧牽動對方重心,使其失去平衡,輕而易舉地將對方擊出。

太極拳推手功夫,首先是沾粘連隨,不僅是聽勁懂勁的基礎,也是實搏中貼身近打、控人和製人的技能。打人而不脫,循環而往複,才是太極拳之真技。其次是化轉自如,所謂“化轉自如”,並非一般的引化,而是在“沾粘連隨”的基礎上,不丟不頂,控其勁而化之,使對方有勁使不出,既進不來也走不了,所謂“引之而來不得不來,揮之去而不得不去”,一切均在掌控之中。其三是化打隨意,化與打雖是兩個技術,必須單練,但可分可合,務要分合隨意,任意化任意打,化打在己不在人,打化在心不在身。其四是化打合一,化打合一是太極拳最高的追求,與人交手無所謂化打,化中有打,打中有化,化即打,打即化,化打不分出手便是,即所謂“不招不架,一下兩下,一犯招架十下八下”。

由於推手的種類很多,兩人又是行家。楊仁就問柳老:“用那種”。柳老說:“就來“亂采花”吧”。楊仁也不遲疑說:“好”。要知道“亂采花”是推手中難度最頂尖,活動量也最大的一種。沒有相當的功力是根本不敢玩這手的。

楊仁知道柳老在考驗自己,不敢大意。俗話說“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開始兩人還在相互試探,不發全力,到後來隨著兩人的力一步步逐漸加大,發現兩人功力旗鼓相當時。才敢全力使出各種手法。

要知兩人若是功力相差懸殊,那不出兩招,就要失去平衡,輕而易舉地被對方擊出。隻見兩人的雙手逐漸由慢變快。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各種手法層出不窮,而到後來兩人雙手尤如一隻隻圓環在空中飛舞,兩人身影纏繞在一起,猶如隻旋轉的陀籮。又過了五六分鍾,猛然間,兩人身行向外一分。各自都旋轉到四五米外才站穩身型。

“爺爺,你怎麼啦,不要緊吧”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跑過來扶住柳老。高挑的身材大大的眼睛緊紮的馬尾配一身白色的運動短裝。一條黃色的毛巾搭在脖上。顯出青春活力。看來也是在做晨運。

“沒事,沒事,你爺爺這把老骨頭硬朗得很咯!”柳老深吸一氣笑著說,楊仁敢緊也過來,到底對方年紀大了,那知迎接他的是那女孩懊惱的目光。“痛快啊痛快,好久都沒這麼過癮了”拍著楊仁的肩,柳老高興的說,聽爺爺這麼說,那女孩的眼光才柔和了一點。

“來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孫女柳絮,小兄弟還不你叫啥名”。“楊仁”“走,咱們去吃早餐去”。說完也不容揚仁答應不答應,柳老爺子就拉著揚仁和小絮奔餐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