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流轉,歲月如梭。
時值冬日,慕仙鎮雖然位於瑜國東南部臨海,但是天氣卻也轉冷,人們都換上了厚實的冬衣,年長些的穿著更是臃腫,不僅如此,這一帶每年冬天都會下上幾場雪,雖比不了北方的鵝毛大雪銀裝素裹,卻也是飄雪漫舞輕描淡寫,別有一番風趣。
慕仙鎮的街市上並沒有因為天氣的轉冷而顯得清冷蕭條,依舊是車水馬龍熙來攘往,且因人們穿著厚重,反而顯得街道有些狹窄。
距慕仙鎮往北幾十裏有一座山,此山並不巍峨,卻別具麗色,一年四季皆青蔥盎然,尤其是山中還有幾處溫泉,冬日裏溫泉附近霧氣蒸騰繚繞林間,附近更有鳥語花香燕舞鶯歌,此山因而得名暖蒼山。
在暖蒼山南麵自山腳向上修有一條青石蹬,石蹬蜿蜒向上,許多地方已被磨的沒了棱角,變的圓潤光滑,陽光透過枝葉灑落點點斑駁,樹影婆娑,斑駁晃動,反射光芒柔美。許是年久都未曾翻修,卻也是歲月的磨痕,更可見通過此石蹬往來行人之多。
拾階而上轉過幾個彎便可以看到半山腰處有一座宏偉的寺廟依山而建直至山頂,走得近些便可看到其入寺高門上方的匾額上刻有靈海寺三個燙金大字,陽光照射下,仿若有佛光加持,栩栩生輝,令人不敢冒昧直視。也正是因此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在入門處就對著牌匾膜拜,更有些人自山腳便開始一路向上三跪九叩,足可見這些人的虔誠之心。
這靈海寺的主持乃是瑜國有名的禪師,法名淨心,早些年他四處奔走講經辯禪弘揚佛法,這兩年年身體每況日下,畢竟如今已是期頤之年,便不再踏出寺門,多在閉門修養,寺中事務也交由他的幾名弟子代為管理,隻在他身體情況偶爾允許的時候,才會在寺中公開講講佛法,論論禪理。雖說如今淨心禪師已經難得一見,可即便如此,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香客,其中不乏一些高官顯貴,即便如此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與淨心禪師依舊無緣得見,當然心中多少難免都會有些遺憾,不過多數遠道而來人還是會選擇在寺中小住幾日用些素齋聽聽佛法調理身心。因而靈海寺寺內建有很多客房供男香客休息,若是男香客攜女眷而來,則會被安排在寺廟之外不遠處的一處別院內休息。
在靈海寺後山有一處比較隱蔽的山洞,山洞中有一丈許大小的溫泉,溫泉附近還擺有石桌石凳一個石床。如今雖然已是冬日,且今日的天還有些陰沉,更顯天氣陰冷。可山洞之內比之外麵卻要溫暖許多,正是有那溫泉的緣故。
此時在溫泉中正有一個小和尚閉目盤膝而坐,仿若雕像一般。時至晌午,隻見小和尚的耳朵突然動了動,毛茸茸的睫毛也輕輕顫了顫,緩緩的睜開了眼睛。隻見他皮膚白皙,眉目清秀且靈動,兩腮的嬰兒肥還未完全褪去,圓溜溜的腦袋被剃的光潔閃亮,看樣貌約有十四五歲的模樣,頗為討喜。
“小師弟,我給你帶吃的來了,快些穿好衣服出來用午膳。”就在小和尚睜眼不久,一個胖胖的和尚拎著一個食盒氣喘籲籲的走進山洞中。
“唉!這就過來,今兒這菜可真香,四師兄你給我帶什麼好吃的來了?”
“你的鼻子可是屬狗的嗎?快些過來吃,這幾樣菜都是今天用來招待一早上山那行人的,大師兄在前頭忙,特意囑咐我提前給你留出些,我們可是都沒得吃的。還有師傅,寺裏什麼事情都不要你幫忙管,特許你每日躲在這裏清閑自在,師傅跟大師兄對你好的可真是沒話說。”
“嘿嘿,怎麼四師兄你嫉妒啊,我知道四師兄對我也很好,可若是你嫉妒師傅跟大師兄對我好,你不妨把這份嫉妒化為對我的好,許就能知道師傅跟大師兄因何對我好了呢?你放心念一我最不怕別人對我好了,多少我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