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僧普元在少林寺前踩出的四十九個腳印,成了一處神跡,連他用禪杖劃出的印痕也成了遊客瞻仰的奇跡,後來政府專門在少林寺門前設立了鐵欄杆,將這些痕跡圍起來,當成了一處景點,起了個名,叫做“步步生蓮”,每年都有千百萬的遊客前來瞻仰。
尤其是普元坐化之後,軀體混若精鋼,刀劍不能傷,成了實實在在的肉身佛,當地政府特意在少林寺塔林中為他修建了一座佛塔,貼了金箔,披了袈裟,供奉在地宮之內,然後立碑撰文,記錄此事,搞的萬眾矚目,觀者絡繹不絕。
少林寺這麼一座東方廟宇,儼然成了華夏文化的代表性建築,很多老外一起華夏,首先想到的就是功夫,就是少林寺。
在這種熱潮的衝擊下,很多外國人都想著進一步了解一下華夏的功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很多華人開辦的武館此時已經變得人滿為患,雖然限於祖訓,華夏功夫不能外傳,但是郭大路之前傳出去的截拳道卻是已經在海外三十六門中普及開來,很多華人的武館都將截拳道當成了推廣項目,一時間,修習截拳道遍地開花,修習之人越來越多,郭大路這個名義上的開山祖師,極其迅速的多了很多徒子徒孫。
學習中國功夫,這是一種了解方式,但還有很多老外想從文化上弄清華夏功夫的本質,想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於是開始研究起華夏獨有的文化來,有的甚至開始將郭大路的武俠當成了一部描寫華夏功夫的真實記錄,進行細心鑽研。
而想要讀懂華夏的武俠,就必須要對華夏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與基本的認知,不然這些老外是無論如何不能明白什麼叫真氣,什麼叫穴道的。
非但如此,有關華夏的功夫電影也被這些老外都給倒騰了出來,一部部開始觀看,然後他們就發現,除了郭大路導演的動作電影比較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功夫外,其餘華夏導演的功夫片實在是太過垃圾,根本無法入眼。
恰逢禧衛視正在熱播《神雕俠侶》,這電視劇中華麗而威力不俗的打鬥場麵,曲折的愛情故事,奇異的故事設定,使得這些老外跟發現了新大陸似的,一個個都好奇的開始觀看起來。
禧衛視負責人在請示了郭大路之後,第一時間就將這部電視製作出了海外版本,並迅速投入了歐美市場,竟然取得了巨大的反響,觀眾們為這種新奇的故事設定與精彩的打鬥紛紛叫好。
將一部華夏獨有文化中的武俠電視劇推向全世界,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在華夏影視史上,還是開辟地的第一次,為此禧衛視特意在各個網絡平台進行了宣傳,自吹自擂了好長時間。
一場比武,死了一幫人,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由此華夏文化被各國人民主動進行了解研究,由此郭大路設想中的,讓華夏文化走出去的戰略,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可以,如今的這種局麵,最該感謝的就是野田宗次郎,要不是他來鬧事,哪能引起這麼大的轟動啊。
郭大路甚至都想給野田宗次郎頒獎了都,從某種方麵上來講,此人真是一個舍己為人的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