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職場暖心話術,好口才謀取好前程(1)(1 / 2)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員工業務能力較強,但是由於不善於言辭,語言表達能力薄弱,語言技能匱乏,從而在職場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並逐漸蛻變為職場“鹹魚”。在職場中,要想獲得順利的發展,僅靠埋頭工作是不夠的,還要掌握職場的語言藝術,用出眾的說話技巧營造左右逢源的局麵,才能在職場發展得如魚得水,即使是“鹹魚”也能大翻身。

平等對話,與同級成為朋友

同事關係是人際關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平等尊重,與人為善,是與人友好相處的基礎,同事關係處理好壞,不但反映處世能力和方法,而且也直接影響著正常工作。因此,必須妥善處理好同事關係。

同事各有分工,固然應當各司其職。但既然同在一個組織中,也應做到分工不分家,做到相互支持、競爭而不拆台,創造一種同舟共濟的積極關係。以分工為理由相互疏遠甚至相互拆台,就得不到對方的尊重和信任。長此以往,隔閡不斷加大,誤解不斷加深,矛盾不斷激化,摩擦不斷出現,衝突必會發生。其實,分工的前提首先是真誠合作。如果囿於分工而不善合作、不願合作,就必然會使自己逐步從組織群體中孤立出來,最終成為孤家寡人,一事無成。

尊重他人,贏得好感

每個人都希望能獲得其他同級的承認、尊敬,得到較高的評價,受到其他同級禮遇。得到同級尊重的需求得到滿足,能使自己對工作充滿信心,對其他成員充滿熱情,體會到自己生活和工作在集體中的用處和價值。

而當這種需求一旦受挫,就會使人產生自卑感、軟弱感,失去工作的信心,並嚴重地破壞相互關係,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在同級領導成員之間,盡管有年齡、資曆、經驗、文化知識和能力的不同,但都要相互尊重。在語言交往中,年輕者在與年老者交談時,要帶著學習探討、征求意見的口吻,因為工作多年的年老者都怕別人認為自己老了,幹什麼都不行了,怕被別人冷落。而年老者也應該多以啟發引導、大膽信任的語氣與年輕者交談,尊重他們的幹勁和首創精神,放手讓他們多做工作。如果年齡大的成員什麼都不放手,過多插手、過問年輕人的工作,就會使他們感受到不被信任,就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吳起有句名言:“不和於軍,不可以出陳(陣);不和於陳,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要達到“和”的境界,與平時交流溝通中始終保持相互尊重是分不開的。

積極配合,增進感情

感情是人際關係的“協調器”。同級之間的關係應當融洽,互無“心理防線”。這樣工作時才順當,而且心情愉快。由於自己工作的好壞與同級無直接的利害關係,因而在尋求同級領導的配合或幫助時,你和他之間的“感情”則是他是否樂於幫忙的最重要的砝碼。如果你和他感情甚篤,那麼問題會迎刃而解,反之,不知道要費多少口舌。所以有經驗的人總把加強與同級的感情放在處理同事關係的首位。

要善於主動與同級溝通,敞開心扉,疏通情感交流的渠道。若此,對方也會逐步開啟“心理門戶”。這樣“一來一往”感情自然會增進。同級之間,相逢開口笑,有助於解決某些分歧與矛盾。魯迅說得好:“相逢一笑泯恩仇。”

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同事之間難免有分歧、有磕碰,同級之間也難免有些分歧與糾葛,但常常都在一笑中了之。這說明笑是一種奇妙的語言,現實生活中,它既能表達敬意,也能表達歉意,還能表達諒解、寬恕等心情。不要表現憤怒,憤怒的情緒常常激起衝動,使同級之間關係僵化,有時甚至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每個人都要學會製怒,孫子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特別是當有人別有用心搞自己的小動作時更是如此。

同級之間的批評也很重要,但要使這種批評真正得到良好效果並不容易。這裏要講批評的藝術,批評前首先要自問,我批評的是哪件事?是否有“千年穀子萬年糠一齊抖”的嫌疑?對方有可能接受我的批評而改正嗎?我期望對方改善到什麼程度?我選擇什麼樣的時機、方式和場合發表自己的意見?我能否對批評的意見負責任?對方有無可能曲解我的意圖?

善於融批評於閑談、娛樂之中,講究藝術的批評才能獲得良好效果。當對方幡然悔悟時,他就會反過來感激你。這樣增進感情的目的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