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早立誌,早成才(1)(3 / 3)

第三年他的年薪提到600美元。但他知道自己對這家商行的貢獻遠不止此,因此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結果遭到拒絕。洛克菲勒斷然決定離開這家商行,自闖天下。

人生哲理

天賦和基礎對一個人的發展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為自己升起信念的旗幟,讓自己擁有遠大的目標和理想,用智慧和信念激勵自己的行動,就能逐步走向成功。洛克菲勒,從小就強調自己“是要幹大事的”,這就給自己樹立了成大業的信心和勇氣。洛克菲勒果然沒有食言,他果然成為了一個幹大事的人。

小學生也應當如此,應當從小滿懷遠大理想和抱負,並時刻鼓勵自己,用自己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毅力來一步步靠近目標,達成願望。

38

理想決定一個人的努力方向

平心而論,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算不上天才人物。他能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與他中學時代的一次活動有一定關係。

克林頓的童年很不幸。他出生前4個月,父親就死於一次車禍。他母親因無力養家,隻好把出生不久的他托給自己的父母撫養。童年的克林頓受到外公和舅舅的深刻影響。他自己說他從外公那裏學會了忍耐和平等待人,從舅舅那裏學到了說到做到的男子漢氣概。他7歲隨母親和繼父遷往溫泉城,不幸的是,雙親之間因意見和秉性不合而發生激烈衝突。繼父嗜酒成性,酒後經常虐待克林頓的母親,小克林頓也經常遭其斥罵。這給從小就寄養在親戚家的小克林頓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坎坷的童年生活,使克林頓形成了盡力表現自己,爭取別人喜歡的性格。

他在中學時代非常活躍,一直積極參與班級和學生會活動,並且有較強的組織和社會活動能力,他是學校合唱隊的主要成員,而且被樂隊指揮定為首席吹奏手。

1963年夏,他在“中學模擬政府”的競選中被選為“參議員”,應邀參觀了首都華盛頓,這使他有機會看到了“真正的政治”。參觀白宮時,他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並同總統握手而且合影留念。

此次華盛頓之行是克林頓人生的轉折點,使他的理想由當牧師、音樂家、記者或教師轉向了從政,夢想成為肯尼迪第二。

有了目標和堅強的意誌,克林頓此後30年的全部努力,都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上大學時,他先讀外交,後讀法律,這些都是政治家必須具備的知識修養。離開學校後,他一步一個腳印,律師、議員、州長,最後是政治家的巔峰——總統。

人生哲理

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克林頓在他的中學時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真正理想,並一生為之奮鬥,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作為小學生,及早進行自我規劃,明確人生的奮鬥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中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那麼,小學時代就是人生的白銀時代,也是“播種的季節”,這個階段的理想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

39

朝著一係列連鎖目標前進

幾多年前,一個十多歲的窮小子,自小生長在貧民窟裏,身體非常瘦弱,卻在日記裏立誌長大後要做美國總統。但如何能實現這樣宏偉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擬定了這樣一係列的連鎖目標。

做美國總統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的財力後盾的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就最好娶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前得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步步為營。某日,當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後,他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點子,因而萌生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練習健美,他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壯漢。三年後,借著發達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體魄,他開始成為健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