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夢想,都渴望著夢想實現的一天,都想找到一條通往夢想的捷徑。其實,實現夢想最好的捷徑就是勤奮努力、腳踏實地。
著名物理學家居裏夫人正是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腳踏實地換來了成功。居裏夫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師,收入微薄。後來大姐和媽媽在她年幼的時候因為患病相繼離她而去,這讓年少的瑪麗婭(居裏夫人婚前名為瑪麗婭·斯卡洛多斯卡)不僅痛苦萬分,而且還得在學生食堂協助做飯,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然而她仍獲得了中學生優秀獎章。這樣的生活環境促使居裏夫人不得不很早就學會獨立生活,同時這種生活也磨礪出了她堅毅的性格。居裏夫人在學習上非常刻苦努力,並且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麵對學習機會,她從不輕易放棄。因為家境的原因,居裏夫人不得不放棄讀大學的機會。居裏夫人的父親曾經在聖彼得堡大學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的鑽研精神對居裏夫人的影響很大,所以居裏夫人對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非常感興趣,甚至到了一種如饑似渴的狀態。無法繼續深造的居裏夫人為了自己的夢想,不得不一邊做家庭教師,一邊刻苦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在24歲的時候,居裏夫人終於進入了她夢寐以求的知識王國——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艱苦勤奮的學習使她的成績走在了同學的前麵,她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次年她又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並受到法國的邀請參加鋼鐵的磁性科研項目。1896年居裏夫人順利完成大學任職考試,但是此時的成就已經不能滿足居裏夫人對科學的向往,於是她又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博士學位。居裏夫人一生腳踏實地,用勤奮努力換來了100多個名譽頭銜和16種獎章,但是她對這些名譽並不看重,而是踏踏實實地研究科學,她也因此兩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光具備奮鬥的精神是不夠的,還需要腳踏實地地刻苦鑽研,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一代代清華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清華的勤奮精神,告訴世人應該腳踏實地地做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體壇眾星雲集,身為清華人的鄧亞萍自身的體育條件不是太理想,但是她卻成就了我國乒壇史上的一個神話,她成功的秘訣不是別的,就是腳踏實地地努力。身高隻有150cm的鄧亞萍不相信誰天生就有好條件。她從5歲開始苦練乒乓球,在她10歲的時候憑借勤奮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以驚人的速度榮獲了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的兩項冠軍,因其出色的表現入選國家隊。麵對這樣的成績,鄧亞萍並沒有驕傲自滿,依然保持著勤奮努力的態度,腳踏實地苦練。13歲時,她獲得全國冠軍,15歲時,又獲得亞洲冠軍,後來又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勇奪女子單打冠軍,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與隊員合作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並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後。由此看出,成功不需要你天資有多麼得天獨厚,多麼優越,隻要你有一顆腳踏實地的心和勤奮努力的精神就夠了。鄧亞萍退役後,分別在清華大學和英國學習,使鄧亞萍精神和清華精神結合得完美無缺,也為清華精神增添了新的元素。
清華人的故事在佐證著這樣一個道理,成功需要勤奮,需要腳踏實地來實現,沒有勤奮就沒有成功。所以,成功要腳踏實地,隻要你真正做到腳踏實地,刻苦勤奮、孜孜以求,就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