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附錄(2)(2 / 3)

範文學動情地說,是尊重、平等、關愛和和諧,工作、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他渾身就有一種使不完的力氣。

5.讓礦工掙“安全錢”的礦長高武

“安全第一,生產第二,我要讓礦工掙‘安全錢’,隻要是礦工們高興的事情我就一定要辦。”14歲就下井“拉軲轆”的峰峰集團小屯礦黨委書記、礦長高武,總是把這兩句話掛在嘴邊。高武當選中國煤炭工業勞動模範後,榮譽的分量重了,但他的礦工情結更加深沉。

20世紀70年代初,初中畢業的高武在私營煤礦幹過半年“拉軲轆”後,來到峰峰礦務局羊渠河礦當礦工。

當時,組長下井後讓大家先睡覺,睡醒了再幹活,還招呼大家違章“扒罐”(在井下扒拉煤的罐車)”。組長的這些違章指揮讓高武記了一輩子,他暗下決心以後哪怕隻管一個人,也決不讓他違章。

幾年以後,高武當上了組長。

在他當組長期間,危險的工作從來都衝在前麵,他細心地糾正每一個違章行為。他耐心地告訴自己手下的工人,井下幹活不能貪小便宜,不能走捷徑。隻有老老實實按規章製度幹活,才能不出事故。整整4年時間裏,高武的班組沒有出現違章,也沒有出現一起重工傷事故。

後來,他又當上了隊長,他還像當組長的時候一樣幹。高武愛護工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率領全隊成為礦上的一流隊伍。等到當了區長,高武又把自己的“地盤”打造成一個5年未出重大事故的模範安全生產采區。

在小屯礦,礦工們說起高武,都挑大拇指,言談話語中滿是敬佩,因為這位書記礦長雖然是一把手,依然最喜歡和礦工們聊安全、拉家常。

從高武上任那一天到2003年5月29日,小屯礦實現安全生產1547天。當時,這在煤礦企業中算得上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記錄。

但是,2003年5月30日和12月13日,有兩位小屯礦的工人在事故中永遠地走了,這成為高武心中永遠無法忘卻的傷痛。他常常告誡自己:“高武,這兩位礦工兄弟是在你當礦長的時候丟掉了性命,你一輩子都對不起他們的妻兒老小啊!”

小屯礦沒有多少人知道,兩起事故發生後的第一個春節前,高武從自己的積蓄中悄悄地拿出7000元,托人送給兩位遇難礦工的家屬。然而,遇難礦工肖保富的妻子已經回到娘家,3500元錢無法及時送去。春節剛過,高武帶人趕往肖保富的老家河南湯陰,委托肖保富的大哥把3500元錢轉交給肖保富的妻子。

從此,高武每個春節都自己拿出2000元錢,分別送給兩個遇難礦工的家庭。

一采區礦工張忠忠的弟弟張四海是在“12·13”事故中遇難的。每年這一天,高武都會親自給張忠忠送上路費:“忠忠,你回家去給弟弟上上墳。我對不起他,對不起他的愛人和孩子,你替我盡盡心吧。”

每次和工友們說起這件事,張忠忠總是感動的熱淚盈眶:“礦長每年都能這樣,我們全家心服到底了。”高武卻這樣對大家說:“對於兩個生命的離去,我將終生自責,這一輩子都要對得起這兩個家庭。”

“職工為天,生產為地”,這是高武積澱於心的“礦工情結”。5年前那兩起事故的發生,讓高武的安全弦時刻繃得緊緊的。他說:“隻要我當礦長一天,就要讓礦工兄弟們每天都掙上‘安全錢’。”

在小屯礦,中層幹部們不怕高武的批評,就怕和他一起下井。高武每月下井一般在10次以上,時間大多選在淩晨,因為“這是礦工最容易精力不集中的時候,也是事故多發時段。”每次下井,高武至少要轉上4個小時,至少巡看3個不同的作業區,每個作業區至少檢查3名至5名工人的操作是否規範。

劉振夫是掘進區14252掘進頭的把鉤工,他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礦長考問自己的那一幕。那次在井下,高武突然出現在他的麵前,請他回答把鉤工的工作關鍵點和危險點是什麼?工作中如何處理安全隱患?在礦長麵前,劉振夫緊張地說了一遍又一遍,不是前後順序顛倒,就是遺漏內容。高武沒有生氣,耐心地為他親自演練了一個流程,內容分毫不差,動作個個到位,劉振夫從此就按照礦長的動作做,絲毫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下井的過程中,高武時常會給礦工們出一個“險情題”,14253工作麵的刮板運輸機司機李誌軍就被難住過。當時,李誌軍把原本應當掛在運輸機外側的滅火器擺放到裏側,被細心的高武發現了。於是,高武突然發出指令:“失火了,快救火!”命令一下,李誌軍跨過溜子道去取滅火器的同時,一下子明白了礦長的良苦用心,他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這樣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