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做下級歡迎的員工(2)(3 / 3)

表揚集體,應該注意兩點:一是集體的優異成績確實是集體中絕大多數人的努力取得的,而不是少數人作出的。二是集體內部在團結上沒有問題,或者雖有些問題,但在表揚後不會出現新的意見分歧,加深團結。不具備這兩個條件的,以不表揚為好。

在表揚集體時,對其中成績和貢獻特別突出的個人,也可單獨提出來表揚。這樣會使主要貢獻者達到心理平衡。

6.批評下級的技巧

對下級進行批評,是領導者提醒、勸告以至懲戒部下的一種手段,是對錯誤言行的否定反饋,是領導活動中必然要運用的一種鞭策方法。所以不願批評或不敢批評下級的領導,同胡亂批評下級的領導一樣,都不是合格的領導。領導對下級進行批評時,應做到如下幾點:

批評的目的要端正

端正批評下級的目的,是領導者在批評過程中應持有的基本觀點之一。批評目的,就是批評的出發點。

領導者批評下屬要持有大公無私的立場和與人為善的態度,切不可公報私仇,夾雜個人恩怨。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借下級犯錯誤之機而泄私憤,圖報複更不好。領導者對下級的批評能否取得良好效果,核心和關鍵是領導者的出發點是否正確,對下級是否有感情。出發點不正確,從成見出發,即使批評的內容正確,也往往不為下級所接受;反之,即使批評有點出入,有時也會為下級所諒解。

批評要有根有據

準確是批評的生命。批評準確,是說領導者對下級的批評一定要有根有據,切不可主觀臆斷,想當然,或者憑“小報告”,聽到風就是雨;更不能別有用心,無中生有。如果領導者隻顧指責下級錯了,但到底錯在哪裏卻沒有搞清楚,或者與事實有很大出入,這樣的批評不僅沒有積極意義,還會帶來負作用,引起下級的抵觸和反感,以致同領導者疏遠和對立。

領導者批評下級,一定要切忌亂“上綱上線”。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弄清並客觀地反映事實真相,有多少錯誤就是多少錯誤,有多大錯誤就是多大錯誤,真正做到既不擴大,也不縮小,事實確鑿,定性準確。

語言要有“溫度”

語言要有“溫度”,是說領導者在把批評信息傳導給被批評的下級時,其語言應該是“熱”的,而不應該是“冷”的。固然,批評是否定,然而,要使這種否定達到目的,就不能沒有藝術。這種藝術,表現在語言上,就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它的實質性要求是:在批評過程中,要始終充滿暖人肺腑的話語;對醜的東西的否定,要通過美的語言表現出來。這樣才能使批評的內容為受批評的下級所接受,成為一種激勵因素,達到啟發人、引導人、轉化人的批評目的。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領導者批評下級時,切忌冷嘲熱諷,語言粗暴,沒完沒了翻老賬。

批評的時機要準確

領導者批評下級的時間選擇要適時,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心理學研究的成果告訴我們,語言的分量是隨機而分輕重的。這主要決定於所說的話語對聽者切身關係的大小,聽者對話語的精神準備程度,外界環境的情況,以及聽者興奮性刺激物和抑製性刺激物的多少等條件。批評也是如此。若實施過早,條件不成熟,往往達不到預期目的。例如,兩位下級剛吵過架,情緒因受刺激正處於極度興奮狀態。這時若領導者對雙方馬上施以劈頭蓋腦的批評,不但對問題解決無益,還會“引火燒身”,導致他們遷怒於自己,使自己不得超脫,陷入下級的矛盾糾紛之中。正確的辦法應是先“掛”起來,進行“鈍化矛盾”的“冷處理”。待到雙方都心平氣和時,再順勢著手解決。若實施過晚,時過境遷,也會失去意義。例如,對於下級個別人存在的悲觀、失望、憂愁等消極思想,領導者如果批評、幫助和引導得不及時,就往往會導致雪上加霜,使人更加消沉,不能振作起來。

批評的場合要適當

所謂場合要適當,是說領導者批評下級時,場合要適合於錯誤的性質,要適合於糾正錯誤的需要。例如,下級存在的錯誤和缺點是生活方麵的,最好是背後談心,一般不要當眾指責,以防止破罐子破摔,產生逆反心理;兩位下級心存芥蒂,情緒對立,就不能當這個批評那個,這樣容易使一方認為上級是在支持自己,而另一方則認為上級是在協助對方壓製自己,從而使矛盾更加激烈,情緒更加對立;當一個人的錯誤涉及其他人時,不應當著被涉及人的麵去批評,這樣往往會使被涉及的人產生上級是在“敲山震虎”、“殺雞給猴看”的誤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