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做平級歡迎的員工(1)(3 / 3)

團結就是力量,但千萬別在企業裏搞小圈子,要把同事都視為好朋友。

同事之間應當以和為貴,即使有人故意處處為難你,你也必須耐著性子,不可意氣用事,因為同事間的爭執隻會降低辦事效益。站在領導的地位,他是不會關心誰是誰非的,他隻會看你有沒有做出工作成績。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在愉快的氣氛下工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妨多關心別人,體貼別人,增加親切感,這樣做起事來就更好辦。從今天起,努力做個受歡迎的同事吧!

3.掌握同級間的最佳距離

距離,是一種物理現象,更是一種人際學問,它是辦公室中必須麵對的問題。異性同事之間的距離,更是複雜又微妙的……同性之間:相依相助

在辦公室裏人人都應友好,特別對同性則更應如此。因為每個人來企業上班均是為了生存,大家同在一個屋簷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感受同一種壓力,工作中誰也少不了誰,因而如果可以以一顆同情心來看待同伴的話,關係將很容易處理。因為是同性,很多感受和對事物的看法均有共同點,可以找一些大家均有興趣的話題,不啻是一個表示友好的方式。當然對一些自己認為是話不投機的同性夥伴則采取“工作夥伴”的態度來對待,可以發展為進一步朋友關係的則多交流一些,不是“同路人”則少交往一點,不必把所有人都當作是可以發展成朋友的“潛在因子”來對待。看見同事打小報告,也不必為此而大驚小怪。若他隻為個人利益,則可以完全不去理會,隻當作“處理事件不當”,對他個人將來的品格發展必無益處來評判就可以了。應向每一個人學習值得你學習的東西。

距離產生美

每天和你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是誰?不是你的親人,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同事。他和你在辦公室麵對麵、肩並肩,同勞動、同吃喝、同娛樂。但當我們有了“私人空間”的概念之後,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合理的社交空間和公共空間,辦公室裏的距離如何把握,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同事關係好,本是好事。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互助當然是好的,但是切記同事之間拒絕親密。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誌趣相投外,忠誠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彼此信任、忠實於友誼是雙方的責任。同事就不同了,一般來說,如果不是自己創的業,也不想砸自己的飯碗,那麼,你是不可能選擇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門工作。所以,你不能對同事有過高的期望值,否則容易惹麻煩,容易被誤解。適當的距離能讓你跟他看起來更美。

安全車距最妥當

雖然交通事故的發生有多種原因,但因超速駕駛看不清對方車道而產生的摩擦事故最多。要避免撞車,就要注意車距。同樣同事關係中,與他人保持距離是很重要的。專家將同事之間的交往原則歸結為五點。

(1)真誠:爾虞我詐的欺騙和虛偽的敷衍都是對同事關係的褻瀆。真誠不是寫在臉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偽裝出來的真誠比真正的欺騙更令人討厭。

(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接納我們、喜歡我們。別人喜歡我們往往是建立在我們喜歡他們、承認他們的價值的前提下的。

(3)讓別人覺得值得與你交往:我們在交往中總是在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但在其中,應該注意的是要不怕吃虧、不要急於獲得回報和不要付出太多。

(4)維護別人的自尊心:簡單地說,就是給人家麵子。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同事交往中處處逢迎別人。在不危及他人的自尊心的情況下,陳述與對方不同的意見,或者委婉地指出對方的不足是不會影響同事交往的。

(5)創造一種自由的氣氛:在同事交往的過程中,如果要使別人從內心深處接納我們,就必須保證別人在與我們相處時能夠實現對情境的自我控製。也就是說,要讓別人在一個平等、自由的氣氛中與我們進行交往。

物理距離與人際關係

對方和你的關係如何,可以通過他與你保持的距離來判斷。根據美國人類學家埃特瓦特·霍爾的觀察,人際關係可通過八種距離來斷定。

(1)密切距離,接近型(015米):為了愛撫、格鬥、安慰、保護而保持的距離。

(2)密切距離,較近型(015~045米):伸手可觸的距離,是關係比較密切的同伴之間的距離;也是在擁擠的電車中人與人之間不即不離的距離。

(3)個體距離,接近型(045~075米):能夠擁抱或抓住對方的距離。對於對方的表情一目了然。夫妻處於這種位置是自然的。

(4)個體距離,稍近型(075~120米):這是雙方同時伸手才能觸及到的距離,這是對人有所要求時應有的一種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