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感應身外的機會
敏銳的洞察力表明你做事的靈活性。的確,做事的靈活性對於一個老板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改變命運的創意
複旦大學畢業生、廣東華視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光鬥,走出校門後,尋找了一條自己養活自己的路,他先受命組建怡華集團的公共關係部,負責這家擁有20多家子公司的企業集團的公關事務。
之後,他組建了信華廣告公司。公司成立之時,秘書問他,要開設銀行賬號,沒有錢怎麼辦?
他從自己的錢包裏拿出88元人民幣,囑咐秘書兼出納存人銀行。他成了世界上最窮的老板:一無流動資金,二無專業人才,三無固定客戶。
他意識到,廣告公司要想生存、發展,一定要另辟新路。他注意到世界一流的廣告公司總是把策劃大型的廣告活動列為重中之重,通過介入大型的社會活動,比如奧運會、國際博覽會……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他想到,廣告需要的是電子傳媒和萬眾矚目,而重大的曆史事件對廣告這兩方麵的要求都能滿足,受眾注目率能達到100%,可稱得上是創造新聞的最佳時機,他在尋找這樣的機會。
1992年3月22日晚,李光鬥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台的現場直播節目:中國為澳大利亞發射第一顆通信衛星。他突然發現,為什麼澳星發射現場看不到廣告呢?這可是做廣告的最佳時機。
1992年11月7日,北京的報紙出現了《澳星發射現場首次招攬廣告》的新聞。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國內外著名企業的熱烈響應:五糧液、萬家樂、小霸王……這些國內名牌企業紛紛在最短時間內做出了讚助廣告的決定。廣告由李光鬥任職的信華廣告公司全權代理。
經過一番緊張的策劃與試驗之後,在澳星發射前夕,五糧液、萬家樂、小霸王等廣告牌,終於牢牢固定在火箭發射架上。
12月14日,澳星由廣告簇擁著,與長征二號火箭徐徐對接,上百名新聞記者舉起照相機和攝影機,留下了曆史性鏡頭。海內外報紙對首開航天廣告先河的澳星發射現場廣告大肆報道,議論紛紛。澳星加上廣告,的確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李光鬥和他的廣告公司一舉成名。李光鬥終於成為一個名滿國內的廣告人。
成功者與常人不同的是,能在尋常的現象中發現機遇。澳星發射家喻戶曉,但卻隻有李光鬥從中找到了機遇,一舉成名,這是因為成功人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透過現象找到契入點。
抓住瞬間的念頭
法國盧米埃史弟在觀看短片《拆牆》時,由於放映員粗心大意,放映前沒有倒片,再放時,出現了滑稽的場麵,片中的人和物變成了反方向運動,倒在地上的牆從灰塵裏重新豎起來。觀眾一片笑聲,但是盧米埃卻意識到這可以成為電影中的一種新的表現手法。
於是不久,他在攝製《迪安娜在米蘭的沐浴》一片時,首次采用倒攝的特技攝影。觀眾看到的是跳水女郎從水中冒出來,騰空而起,最後站到了跳板上……觀眾席上爆發出一片熱烈的掌聲。武打演員從平地躍起,居然跳上六七米高的房頂,都是用的倒攝特技。溯本求源,則是那粗心的放映員錯將影片倒放帶來的奇跡,隻有有心人才會從最不被人注意的笑聲中抓取瞬間的成功念頭。
年僅15歲的格林伍德滑冰時,耳朵被風吹得刀子割似的疼痛,戴上皮帽子,頭又被捂得熱汗直流。他就設計了一個專門捂住耳朵的東西,並讓媽媽幫忙做了出來,於是棉耳套問世,並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專利。
你也許會問:一副耳套值多少錢?申請專利又有什麼用?
告訴你:格林伍德後來成為耳套生產廠的總裁,因為這項專利,他成為了千萬富翁。
能在尋常的現象中發現機遇,這就是成功者的特征,你要做老板,就要先煉就自己的洞察力,從尋常的現象中發現機遇。
網上最大的企業
傑夫·貝索斯30歲那年,也就是1994年4月的一天,他突然發現——網絡用戶正以每年2300%的速度在增長。
啊,好大的數量,好快的速度!貝索斯忍不住驚叫起來,一個念頭在他腦子裏冒了出來:有一天,我要建一個網上最大的企業。
從那天起,這個念頭就像波浪一樣在貝索斯腦海裏翻騰著,撞擊著他的心靈。他想辭職,專門去開辦網上企業。
真的要辭職,貝索斯就不能不認真考慮了。他是華爾街一個大公司的副總裁,掌管著5000億美元的資產,真舍得放棄那常人難以獲得的職位和薪水嗎?
1986年,貝索斯從普林斯頓大學電機係畢業,進入一家新興科技公司任職,同年進了BANKTRUST投資銀行,負責電腦係統開發計劃;僅僅兩年,他被擢升為該公司最年輕的副總裁。1990年,他到華爾街另外一家頂尖級公司即SHAw公司擔任保險基金經理人,又是隻有兩年,貝索斯成為該公司最年輕的副總裁。一旦辭職,就如同從一艘航空母艦上跳到一條小舢板上,時時會有被風浪吞沒的風險。
貝索斯想到了母親常提起的笑話。他3歲那年,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就提出換一張大人床,母親當然沒有同意。他走回自己房間裏,拿起工具拆卸嬰兒床,準備自己做一張大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