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怎樣指導孩子寫作文》之後,本書是我們又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書。
如果把培養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比喻成培育一棵樹,那麼,本書給出的培養模式就是這樣的:家庭是這棵樹生長的土壤和環境,品德是這棵樹的主幹,誌向是這棵樹蓬勃向上的方向,思考、紀律、生活、勞動、學習、理財是這棵樹的主要枝幹,每條主要枝幹還有許許多多的分枝和葉片,這些分枝和葉片都是一個個好習慣。葉聖陶先生說過,好習慣越多越好。好習慣越多,這棵樹就越茂盛。樹枝和葉片總難免有枯萎的,這就是壞習慣;認真剔除它們,樹就變得翠綠喜人。樹的主要枝幹是否就隻有上麵的六條呢?不是。比如,有人主張把創新、節約、感恩、負責、尊重、幽默等列為現代人應具備的習慣,還有人提出改變人生的二十一種好習慣,也有人認為讓自己成功的習慣有三十種,等等。但是,不管好習慣有多少種,上麵六種好習慣無疑是最基本的,養成了這六種好習慣,其它的好習慣就有了養成的基礎。
我們要感謝小兒子文昕。他敢於接受序言的寫作任務,不能不說是接受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挑戰。他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盡管平時看過不少的書,但對於這樣的寫作內容,卻是首次接觸。但他沒有畏難,竟在短時間裏,一氣嗬成,拿出了一篇可以用的文字。他的觀點,道出了新一代孩子的心聲,值得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人深思。
遠在美國留學的大兒子文曄和大兒媳張玲莉,對本書的寫作給予了十分的關心。他們要求將書稿與序言通過E-mail發過去,讓他們看看。他們看了,並將意見反饋了過來。他們在異國他鄉接觸了一些不同於中國的文明,他們的意見是新鮮的,對於完善本書的某些思想起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本書出版,曆經三年多時間,其間坎坷迭起,今天能順利與讀者見麵,要感謝甘肅民族出版社總編輯劉新田先生,是他的理解、支持與幫助,最終結束了我們麵臨諸多棘手選擇的為難局麵。我們還要感謝責任編輯王躍先生,他精心提出的修改意見,使我們對本書的整體構思、風格和許多細節都做了重大調整,顯著地提高了書的質量。
我們要感謝的,還有《怎樣指導孩子寫作文》的責任編輯陳曉蓓女士,本書選題就是在她的支持、指導和幫助下確立的,沒有這一確立,就沒有今天本書的問世。
任何事情的成功,總是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本書也不例外。不忘記大家點滴幫助,這也是應該有的好習慣。
文鑒林夏正華
2005年4月11日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