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培養良好理財習慣:影響孩子未來的大事(3)(1 / 3)

“如果說上麵種種壞毛病或壞習慣特別搶眼的話,那麼,下麵兩種壞習慣卻往往容易被家長忽視,而這兩種壞習慣恰恰是被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視為養成不得的。”他爸爸說。“這兩種壞習慣是什麼呢?一種是不養成什麼習慣的習慣,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葉老先生說,為什麼‘不養成什麼習慣的習慣’最要不得?隻消一句話回答:這種習慣是與其他種種習慣衝突的,養成了這種習慣,其他種種習慣就很少有養成的希望了。為什麼‘妨害他人的習慣’最要不得?因為妨害他人將會行所無事。‘推廣開來說,凡是為非作歹的人,他們為非作歹的原因固然有許多,也可以用一句話來包括,他們的病根在養成了妨害他人的習慣。他們不明了自己與他人的密切關係,他們不懂得愛護他人,一切習慣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麵,他們就成了惡人。如希特勒、墨索裏尼、日本軍閥,是頭等的惡人,其他如貪官、汙吏、惡霸、奸商,也都是惡人中的代表角色。這些惡人向來為人們所痛恨,今後的世界上尤其不容許他們立足。誰要立足在今後的世界上,誰就得深切記住,不要養成妨害他人的習慣。”

“這是特大的壞習慣,確實養成不得!”文昕說。

“任何孩子,從小長到大,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曆各種各樣壞毛病或壞習慣的感染;唯一不同的是,這種感染的程度,有的孩子大些,有的孩子小些。其結果,絕大多數孩子會同荷花出汙泥而不染一樣,從壞毛病或壞習慣的感染中卓然挺立起來,脫去壞毛病或壞習慣的沾汙,確立起一切良好的品質和習慣。真正被壞毛病或壞習慣拖累的人,隻是極少數。這種奇妙的變化,是靠什麼力量達成的呢?是靠教育的神奇力量達成的。所以,麵對孩子不斷暴露出來的壞毛病或壞習慣,不必過分憂慮,隻要真正采取認真的態度,正確的方法,配合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改掉孩子的壞毛病、導正孩子的壞習慣,是完全做得到做得好的。”他爸爸說。“你和哥哥小時候也有各種各樣的小毛病,比如早晨貪懶覺,晚上不按時睡覺,吃飯邊吃邊玩,不過情況不嚴重,爸爸媽媽督促督促,後來也就慢慢改正過來了。”

文昕微微一笑,沒有說什麼。

“培養孩子多的好習慣,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和目標。但是,對孩子的習慣也不能要求過高過嚴,隻要主體習慣、多數習慣是好的就可以了。存在一兩個次要的不良習慣,並不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構成威脅,家長無須為此憂心忡忡。”他爸爸說。“比如,有的孩子剝弄手指頭的壞習慣,從小到大就是改不掉,這除了會影響一點形象外,對其他並無大的妨礙,家長盡可放心聽其自然,等孩子大了以後自己去糾正。”

產生壞習慣的原因

“孩子的壞習慣是從哪裏來的?”文昕說。

“美國哈佛大學家教研究中心瑪麗·克萊爾教授說:一般來說,孩子的不良習慣來自兩個方麵,一是父母,一是環境。”他爸爸說。“環境對孩子習慣形成的影響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良好的環境會促成好習慣,不良的環境會造成壞習慣。國外有一首《育兒歌》很能說明這個問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稱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欣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義;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讚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常常使他感受到關懷。’家庭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的文化環境、情感環境和物質環境無時不給孩子以深刻的影響,而尤以文化環境、情感環境的影響更甚。文化環境若是崇尚知識、重視讀書的,孩子很可能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不然,孩子很可能形成厭學的習慣;情感環境若是父母對孩子充滿愛心並能正確表達這種愛心的,孩子很可能養成愛父母愛別人的習慣,不然,孩子很可能形成待人冷漠的習慣;物質環境若是適當舒適的,孩子會得到健康的成長,過於苛刻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和發育,奢侈的容易造成驕奢的習慣。”

“這讓人很容易理解。”文昕說。

“對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更起決定作用的,是父母。”他爸爸繼續說。“父母的這種作用源於兩個方麵:家庭教育的不當,父母自身行為的不檢點。家庭教育的不當,常見的表現是訓斥、打罵,甚至虐待,但更多的是溺愛。溺愛往往是孩子任性、驕傲、懶惰等壞習慣形成的根源之一。此外,父母管教孩子態度不一致,會讓孩子分不清是非與正誤,而助長孩子的錯誤傾向,導致壞習慣的產生。父母自身行為的不檢點,對孩子的影響至深。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父親最喜歡賭博,有時候他的小孩子站在旁邊看他賭。孩子跟著學樣,也開始賭博,先是用蠶豆作籌碼,再用壓歲錢作賭資。他父親看了也不禁止。孩子漸漸長大,賭博興趣也漸漸濃厚,最後把家裏的產業賭光。這是家長比較大的壞行為給孩子造成的壞結果。家長還有許多日常不良行為,給孩子的壞影響更是無時不在,如:父母講話粗陋,孩子不知不覺說話也變得粗俗;父母待人沒有禮貌,孩子待人也會沒有禮貌;父母喜歡吸煙喝酒,孩子往往也會跟著吸煙喝酒。有人戲稱三歲前的小孩子處於‘圖譜時代’,父母給他什麼樣的行為‘圖譜’,他就會按著這些‘圖譜’學習各種行為。如果父母的‘圖譜’不那麼文明,就很難指望孩子的行為會端正。孩子許多的壞習慣,往往就是在這個時候種下了不良種子而後慢慢滋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