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應急救援基本常識(3 / 3)

(4)正確使用滅火器材。水是最常用的滅火劑,取用方便,資源豐富,但要注意水不能用於撲救帶電設備的火災。各種滅火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如下:

酸堿滅火器:倒過來稍加搖動或打開開關,藥劑噴出。適合撲救油類火災。

泡沫滅火器:把滅火器筒身倒過來。適用撲救木材、棉花、紙張等火災,不能撲救電氣、油類火災。

二氧化碳滅火器:一手拿好喇叭筒對準火源,另一手打開開關即可。適用撲救貴重儀器和設備,不能撲救金屬鉀、鈉、鎂、鋁等物質的火災。

幹粉滅火器:打開保險銷,把噴管口對準火源,拉出拉環,即可噴出。適用於撲救石油產品、油漆、有機溶劑和電氣設備等火災。

(5)人員撤離火場途中被濃煙圍困時,應采取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有條件時可用濕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順利撤出煙霧區;如無法進行逃生,可向外伸出衣物或拋出小物件,發出救人信號引起注意。

(6)進行物資疏散時應將參加疏散的員工編成組,指定負責人首先疏散通道,其次疏散物資,疏散的物資應堆放在上風向的安全地帶,不得堵塞通道,並要派人看護。

五、中毒及中暑急救知識

施工現場發生的中毒主要有食物中毒、燃氣中毒及毒氣中毒;中暑是指人員因處於高溫高熱的環境而引起的疾病。

1. 食物中毒的救護。

(1)發現飯後有多人嘔吐、腹瀉等不正常症狀時,盡量讓病人大量飲水,刺激喉部使其嘔吐。

(2)立即將病人送往就近醫院或打急救電話120。

(3)及時報告工地負責人和當地衛生防疫部門,並保留剩餘食品以備檢驗。

2. 燃氣中毒的救護。

(1)發現有人煤氣中毒時,要迅速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

(2)將中毒者轉移到室外實行現場急救。

(3)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或將中毒者送往就近醫院。

(4)及時報告有關負責人。

3. 毒氣中毒的救護。

(1)在井(地)下施工中有人發生毒氣中毒時,井(地)上人員絕對不要盲目下去救助;必須先向出事點送風,救助人員裝備齊全安全保護用具,才能下去救人。

(2)立即報告工地負責人及有關部門,現場不具備搶救條件時,應及時撥打110或120電話求救。

4. 中暑的救護。

(1)迅速轉移。將中暑者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衣服、脫掉鞋子,讓其平臥,頭部不要墊高。

(2)降溫。用涼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到皮膚發紅,促進散熱。

(3)補充水分和無機鹽類。能飲水的患者應鼓勵其喝足含鹽的涼開水或其他飲料;不能飲水者,應予靜脈補液。

(4)及時處理呼吸、循環衰竭。呼吸衰竭時,可注射尼可刹明或山梗茶鹼,循環衰竭時,可注射魯明那鈉等鎮靜藥。

(5)醫療條件不完善時,應對患者嚴密觀察,精心護理,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搶救。

六、傳染病急救措施

由於施工現場的人員較多,如果控製不當,容易造成集體感染傳染病。因此需要采取正確的措施加以處理,防止大麵積人員感染傳染病。

1.如發現員工有集體發燒、咳嗽等不良症狀,應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和有關主管部門,對患者進行隔離加以控製,同時啟動應急救援方案。

2.立即把患者送往醫院進行診治,陪同人員必須做好防護隔離措施。

3.對可能出現病因的場所進行隔離、消毒,嚴格控製疾病的再次傳播。

4.加強現場員工的教育和管理,落實各級責任製,嚴格履行員工進出現場登記手續,做好病情的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