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放性創傷的處理。
(1) 對傷口進行清洗消毒,可用生理鹽水和酒精棉球,將傷口和周圍皮膚上沾染的泥沙、汙物等清理幹淨,並用幹淨的紗布吸收水分及滲血,再用酒精等藥物進行初步消毒。在沒有消毒條件的情況下,可用清潔水衝洗傷口,最好用流動的自來水衝洗,然後用幹淨的布或敷料吸幹傷口。
(2) 止血:對於出血不止的傷口,能否做到及時有效的止血,對傷員的生命安危影響較大。在現場處理時,應根據出血類型和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直接壓迫—將手掌通過敷料直接加壓在身體表麵的開放性傷口的整個區域;抬高肢體—對於手、臂、腿部嚴重出血的開放性傷口,都應抬高,使受傷肢體高於心髒水平線;壓迫供血動脈—手臂和腿部傷口的嚴重出血,如果應用直接壓迫和抬高肢體仍不能止血,就需要采用壓迫點止血技術;包紮—使用繃帶、毛巾、布塊等材料壓迫止血,保護傷口,減輕疼痛。
(3) 燒傷的急救應先去除燒傷源,將傷員盡快轉移到空氣流通的地方,用較幹淨的衣服把傷麵包裹起來,防止再次汙染;在現場,除了化學燒傷可用大量流動清水衝洗外,對創麵一般不做處理,盡量不弄破水泡,保護表皮。
2.閉合性創傷的處理。
(1) 較輕的閉合性創傷,如局部挫傷、皮下出血,可在受傷部位進行冷敷,以防止組織繼續腫脹,減少皮下出血。
(2)如發現人員從高處墜落或摔傷等意外時,要仔細檢查其頭部、頸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和脊椎,看看是否有腫脹、青紫、局部壓疼、骨摩擦聲等其他內部損傷,假如出現上述情況,不能對患者隨意搬動,需按照正確的搬運方法進行搬運,否則,可能造成患者神經、血管損傷並加重病情。
現場常用的搬運方法有:擔架搬運法——用擔架搬運時,要使傷員頭部向後,以便後麵抬擔架的人可隨時觀察其變化;單人徒手搬運法——輕傷者可扶著走,重傷者可讓其伏在施救者背上,雙手繞頸交叉垂下,急救者用雙手自傷員大腿下抱住傷員大腿。
(3) 如懷疑有內傷,應盡早使傷員得到醫療處理;運送傷員時要采取臥位,小心搬運,注意保持呼吸道暢通,注意防止休克。
(4)運送過程中,如突然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體外心髒擠壓法等急救措施。
四、火災急救知識
一般地說,起火要有三個條件,即可燃物(木材、汽油等)、助燃物(氧氣等)和點火源(明火、煙火、電焊花等)。撲滅初期火災的一切措施,都是為了破壞已經產生的燃燒條件。
1.火災急救的基本要點。
施工現場應有經過訓練的義務消防隊;發生火災時,應由義務消防隊急救,其他人員應迅速撤離。
(1) 及時報警,組織撲救;全體員工在任何時間、地點,一旦發現起火都要立即報警,並參與和組織群眾撲滅火災。
(2) 集中力量,主要利用滅火器材,控製火勢,集中滅火力量在火勢蔓延的主要方向進行撲救以控製火勢蔓延。
(3) 消滅飛火,組織人力監視火場周圍的建築物,露天物資堆放場所的未盡飛火,並及時撲滅。
(4)疏散物資,安排人力和設備,將受到火勢威脅的物資轉移到安全地帶,阻止火勢蔓延。
(5)積極搶救被困人員,人員集中的場所發生火災,要有熟悉情況的人做向導,積極尋找和搶救被困的人員。
2.火災急救的基本方法。
(1) 先控製,後消滅。對於不可能立即撲滅的火災,要先控製火勢,具備滅火條件時,再展開全麵進攻,一舉消滅。
(2) 救人重於救火。滅火的目的是為了打開救人通道,使被困的人員得到救援。
(3) 先重點,後一般。重要物資和一般物資相比,保護和搶救重要物資;火勢蔓延猛烈方麵和其他方麵相比,控製火勢蔓延的方麵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