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臨渴掘井(1 / 1)

【出處】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黃帝內經·素問》

【釋義】

得病了才用藥,有禍亂了才去治理,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需要量東西才去鑄造錐子,難道不晚了嗎?

【故事】

春秋時,魯昭公被逐,逃往齊國。齊景公對他說:“你正是年輕有為的年紀,怎麼就把國君的寶座丟了呢?”

魯昭公說:“早些時候,人們都對我很好,有很多人經常鼓勵我,而我沒有親近他們;有很多人經常勸誡我,而我也沒有聽信他們。因此,人們開始疏遠我,逐漸地內無心腹、外無群眾,愛護我、關心我的人一個也沒有,奉承我、欺騙我的人反倒很多。這樣,我就好比秋天的蓬,表麵上似乎還很好看,其實根莖都已枯萎,秋風一起,就被吹走了。”

齊景公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把這番話轉告了大臣晏子,並且說:“要是現在有可能讓魯昭公回魯國去,他也許可以成為一個賢明的國君吧?”晏子說:“不會。過河而溺水的人,多半是因為事先沒有探明河水的情況,迷路的人也多半因事先沒有問清路徑,等到他溺水以後才去探水,迷路以後才來問路,已經晚了。這好比‘臨難而遽鑄兵,臨噎而遽掘井’一樣,雖然非常急切,可是怎麼來得及呢?”

【啟示】

提前的準備和精心的策劃是成功的保障。臨時抱佛腳,撞大運是不可取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可能結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一定勝過沒有準備和計劃。凡事要早做準備,不要等到事情急了來不及了才動手。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當未雨綢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