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行為上不盲目跟隨(1 / 2)

有這樣一則笑話:

一位石油大亨死後去了天堂,他很想留在天堂,可是他發現天堂人來人往,沒有任何多餘的位置。此刻,他靈機一動,大喊一聲:“地獄裏發現石油啦!”

這一喊十分奏效,天堂裏的所有人都紛紛朝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裏就隻剩下那位石油大亨了。這時,石油大亨心裏就想,大家都跑去地獄,萬一真的發現了石油怎麼辦?於是,他也急匆匆的朝地獄跑去。

結果可想而知,根本就沒有什麼石油,有的隻是來自地獄的痛苦。幽默之餘,反映的更是一種現狀。

現實生活中總有石油大亨的扮演者,更有類似天堂人的盲目追隨者。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多數人的做法一定正確”的思維模式,當受到外界人群行為影響的時候,在不知覺中其判斷、認識、選擇等表現上都會符合大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從不分析,也不顧事情有多麼不符合常理,就直接選擇隨大流走,2011年在中國各地發生的“搶鹽事件”就是一個寫照。

2011年3月15日,日本核電站泄露事故傳到了中國,伴之而來的還有日本核輻射會汙染海水導致以後生產的鹽都無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鹽可防核輻射的謠言。以至於,3月16日起,中國各地爆發了市民搶購食鹽的“盛況”,大量超市銷售一空。也因此,食鹽的價格由最開始的1.5元、2元漲價到5元、10元甚至20元不等。

“今天你買鹽了嗎?”“多買點鹽才好”“都漲了還不買會漲更多”“貨架空了!”……此類對話是我在那一天聽得最多的。仿佛全世界的家庭主婦們都在排隊買鹽,生怕自己成為了無鹽可用的人。

當時日本發生9.0級強烈地震,造成核泄漏,核輻射都有可能造成太平洋沿岸地區的人員傷害,就更不用說海水的質量了。如此,導致很多人都認為生產食鹽的廠家都駐紮沿海,要利用鹹水取鹽,核輻射影響了鹽的質量,自然會供不應求,再加上相關專家的誤導,讓人都認為吃含碘的鹽可以防輻射。

有人為了健康著想,有人是未雨綢繆,於是,在虛構上才會有的寓言場景出現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鹽搶到手再說。最後還是政府出麵擔保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以前SARS時搶的是醋,甲流時搶的是板藍根,不知道以後還會搶什麼呢?想來,這種社會性的行為盲目跟隨的情況出現,引起的混亂不安真是讓人心有餘悸。

想必在大街上你也看到過這種情況,兩個人吵架,有第三個來圍觀就會引來第四個、第五個人,乃至更多的人。最後圍成一大圈把街道堵塞了,還有最外層的人踮著腳在看,而裏麵發生的事情由最開始的吵架變成打死了人之類的傳說……

人的好奇心與認同大部分就不會出錯的安全傾向使得很多人容易掉入人雲亦雲的陷阱。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件事情隻要“炒”起來了就能“熱”的原因。這種隨波逐流到盲目的情形實際上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也是失敗者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