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的投資活動,很多人都將其看作為一個短期行為。認為股市波動大,風雲莫測,隻有在股票有上升趨勢的時候買入,在股價有下降趨勢的時候果斷拋售,才是最好的炒股手法。
巴菲特的做法恰恰相反,他覺得股票應該是一個長期投資的過程,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讚同人們要用平時不會需要的閑錢來炒股的原因。
綜觀巴菲特手中持有的股票,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喜詩糖果公司等等無不有十年之久,有的甚至達到了30年。其每一項注資都是在所持股票的公司最低估的時候,本就是反其道者而行之的行為,外界聲音聒噪,否定聲音不斷,可巴菲特依然耐心地等待這些股票價格的回升,回升之後更是耐心的對其進行長期投資。而這些股票的投資也沒有讓巴菲特失望,幾遭大起大落,最終都顯現了其本身價值,給巴菲特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收益。
這其中,要屬巴菲特所投資的吉利最為跌宕、驚險。吉利公司是一家以經營剃須刀為主的國際消費品公司,從1903年創辦到1985年的壯大,其發展都是有目共睹,可是到了1985之後其公司因為開發新產品緩慢年利潤極度下降。一籌莫展之時,巴菲特看中了該公司的前途,對其進行投資。
可在巴菲特買入吉列公司股票的兩年裏,吉列的收益不但沒有增長,更是持續呈下降趨勢,這讓本相信巴菲特眼光的股東也開始懷疑他的決定。可巴菲特從來不為此焦急,也沒有做任何挽回折損,拋售股票的活動。他隻知道每天早上起來全世界有25億男性同胞需要用剃須刀,所以吉列一定不會倒下。近800天的等待,巴菲特又一次被證實了他明智的選擇。通過吉列的不斷努力,公司收益回升,至今都揚名中外。
對於年輕人而言最缺乏的就是耐心,易急躁。就拿買股票來說,都是買了隔兩天就賣,來來去去。工作之中也是如此,稍有不如意就跳槽或轉業,隻想急於求成。殊不知,耐心才是在走對成功之路,並成為成功者的不二法寶。
巴菲特在投資之中耐心等待時機,然後耐心地等候收益。他認為這種近乎於懶惰的沉穩一直是他投資風格的基石。如果投資者可以做到始終保持自己的耐心,那麼巨大的收益一定會將你的腰包填滿。
我在大學進行SYB(創辦我的企業)培訓的時候,教授實際創業指導的劉老師給我講了他的創業經曆,讓我記憶猶新。
90年代末,正是電腦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期。那個時候一台電腦的體積很大,都是分開銷售零件,像CPU、硬盤、主機箱、耳麥、鼠標等等。很多人看到了這個市場機遇,都投資到銷售電腦組件的生意中來。